凝视宝藏久了,人也就成了怪物。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这是《白马啸西风》里的一句名言。
话说得真洒脱。
可到了《连城诀》里,这般洒脱的人却少见了。
尤其是沾上连城剑谱背后那座大宝藏,人便像扑火的飞蛾,一个个栽了进去,再也拔不出身了。
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凌退思——这几个人,算是被“名利”二字给糊得结结实实。
金庸似乎在借着他们,悄悄诉说现代人心里那点营营的念头。
这书披着武侠的外衣,我看骨子里却是一则人性在贪念面前崩塌的寓言。
当财富若成了唯一的念想,师徒可以成仇,父女之情也能拿去作筏子,人性和理智,都成了能随手押上赌桌的筹码。
本来,金庸的小说,像是一个热闹的擂台。
有的写家国情怀,气吞山河;有的写儿女情长,缠绵悱恻。
但有《连城诀》,却显得有些特别,它不那么光明,甚至有些阴冷,像在幽深的隧道里点起一盏小灯,照见的尽是人性扭曲的影子。
有人说,这部书是金庸的“荒诞寓言”。
它不讲宏大的道理,只专心讲一个故事:一群人,像着了魔一样,追逐一套藏着巨大宝藏的剑诀。
为着这“连城诀”,人性里最后一点温情,也都被这欲望的烈火烧得干干净净。
一、一群“病了”的人
书里的人物,大都“病”了。
病的根源,就是名利二字。
你看那荆州知府凌退思,读圣贤书,做父母官,本该是个体面人。
![]()
可他为了得到梁元帝埋藏的大宝藏,能想出什么毒计?竟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凌霜华活活闷死在棺材里,作为诱饵,来算计痴情于女儿的大侠丁典。
虎毒尚不食子,这人连禽兽都不如了。
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灵魂已被名利蒙蔽。
这蒙蔽,能把一颗人心变成石头,再成杀人的利刃。
再说那“五云手”万震山、”陆地神龙”言达平、“铁索横江”戚长发这师兄弟三人。
他们合力害死了师父梅念笙,夺走了藏有宝藏秘密的《连城剑谱》。
得了剑谱,彼此间又你防我,我骗你,没有一刻安生。
尤其是戚长发,绰号叫“铁索横江”,意思是做事狠辣,让人进退不得。
他对外人狠,对徒弟、对女儿,也满心全是算计。
他教给徒弟狄云和女儿戚芳的剑法,竟是故意改错了的,生怕他们强过自己。
这种活法,累不累呢?
他不仅对他人残酷,对自己也同样残酷,终日活在猜忌和恐惧里,纵然得了金山银山,又何尝有过一天的快活?
大财主万震山,他病得更是离奇,成了梦游症。
夜里睡不着,爬起来砌墙。
这怕是亏心事做得太多,心里的鬼,逼得他肉体也跟着受罪。
金银财宝没让他安稳,反倒把他变成了一个夜夜梦游的囚徒。
![]()
二、一个“清醒”的见证人
在这一片疯魔的世界里,总要有个清醒的眼睛。
这双眼睛,就是书里的主角,狄云。
狄云是个乡下小子,质朴、憨厚,像一块未经雕琢的泥土。
他懵懵懂懂地卷进这场风波,受尽了天大的委屈:被师父欺骗,被师兄弟陷害,被废了武功,投入大牢,心上人也嫁了仇人。
他受的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也正因他本性质朴,没有被名利污染,所以他反而成了最清醒的人。
他亲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为那剑诀疯魔、死去。
小说的深刻之处就在这里,它让一个最单纯的人,看透了最复杂的贪婪。
狄云目光所及,尽是欲望之兽的疯狂姿态,这话说得真好。
他一路走来,见的不是什么侠客,倒像逛了一回疯人院,所见都是被欲望吞噬的可怜虫。
所以最后,当宝藏终于现世,上面竟涂满了剧毒。
那些争抢宝藏的人,一个个中毒而死,场面惨不忍睹。
这无疑是金庸先生一个绝妙的讽刺:你们追求的,正是送你们下地狱的东西。
而狄云,他对这宝藏本就无意,最终带着师妹的女儿“空心菜”,回到了宁静的雪谷之中。
唯有抛弃了那“实心”的贪念,才能获得“空心”的安宁。
![]()
三、一面照向现实的镜子吧
《连城诀》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的香港,商业气息已经很浓了。
金庸先生每天在报纸上写社评,看尽世间百态;他又经营报纸,对商业社会里的竞争与人情冷暖,体会恐怕比一般作家要深得多。
作为一个成功的报业大亨,他身处名利场的中心,对此中的诱惑与煎熬,想必有切身的体会。
写这样一部彻底批判名利的小说,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警醒和超脱的尝试呢?
他通过笔下这些疯癫的人物,或许也在问自己:在名利面前,我能否守住本心?
这部小说或许不只是个传奇。
现实中,为了一个职位,朋友可以翻脸;为了一笔利益,亲人可以对簿公堂。
新闻里看到的种种,和《连城诀》里的故事,何其相似?
只是我们手里的“剑诀”,换成了合同、股份、房产证罢了。
《连城诀》不是一本让人愉快的书,但它是一本让人清醒的书。
好在,金庸最后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点温暖,那就是狄云的选择。他回到了那片纯净的雪谷。
宝藏有毒,雪谷有情。
这道理,平淡,却也真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