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句话,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
但是就在当年的中国台湾地区,在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两个人比武,书中的人物王语嫣说了一句:这是江南蒋家拳。
![]()
然后,金庸的小说在台湾就不能看了,也没有做出解释。
没过多久,1968年的7月,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就被国民党当局给找上了门了,在他的家中发现了一套《马克·吐温全集》。
台湾当局居然在审判时说:马克·吐温就是马克思的弟弟,这就是“叛变”的铁证。
![]()
马克·吐温是美国人,马克思是德国人,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攀上亲戚的。
总之,就这样,陈映真被判了12年的刑罚。
直到蒋介石在1975年去世,已经坐了九年牢狱的陈映真才终于被放了出来,还是以“特赦”的名义,并没有洗清冤屈。
![]()
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数不胜数。
但是蒋介石在那时候在干什么呢?
1965年,蒋介石却派人给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写信,希望周总理能够给自己提供帮助,让生活在大陆地区的一名九旬老妇能够来到台湾。
周总理看过信件之后,略作思考,便同意了这件事,说道:“可以将她送去!”
![]()
同年,蒋介石接到了这名妇人,他亲自去机场迎接,然后一直把它侍奉到老。
这是怎么回事?
一、这个人是蒋介石“不收也得收”的人
这个老太太,其实就是蒋介石在世上最亲近的亲人之一了。
因为这个老妪,就是蒋介石当年的大恩人,自己亲舅舅孙琴风(一说孙凤琴)的妻子,蒋妙月(一说蒋妙缘)。
![]()
有人这时候会产生疑问,因为他们知道蒋介石的母亲明明叫王采玉,那么按照道理,他的亲舅舅自然也该姓王,为什么却姓孙呢?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也非常简单,因为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先后娶了三个媳妇儿:徐氏、孙氏和王氏。
蒋介石父亲最钟爱的人就是孙氏。
但是,这三个妻子中,只有孙氏没有任何子嗣,和蒋介石的父亲结婚两年就病故了。
所以,孙凤琴就是这个孙氏的堂弟。
当时孙氏逝世之后,蒋介石的父母依旧把孙氏当做亲家,蒋介石的生母更是把孙家当做自己的娘家,那时候的蒋介石也常常在两家来往,串门走亲戚。
![]()
就这样,两家一直在走动,情感也从未生分,就这样结缘。
但是,实际上,蒋介石和自己这个舅父和舅母其实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
后来,他们却给这个没有血缘的名义上的外甥付出了太多太多。
蒋介石出生的家庭,是一个非常富裕的盐商之家,但是在九岁的时候,爷爷和父亲就相继过世了。
那个世道人情薄凉,没有办法,他的母亲王采玉只能和蒋氏族人分家了。
王采玉在家中身份地位实在是不高,她是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的续弦,身份地位又不高,最后分得的家产又非常少,还是看在这一家有几个孩子的份上。
不然,这个妇人王采玉根本拿不到什么钱。
![]()
但是即便是这样,独自抚养蒋介石等人的孤母王采玉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过几年,这个妇人就经历了人生中难以想象的悲痛。
蒋介石的幼弟和幼妹都夭折了。
王采玉几乎是半是悲伤半是悲愤地对着蒋介石说道:好好读书,将来要考取功名。
时间到了1905年,那时候的社会上流行留学日本的风潮,十八岁的蒋介石想要去日本留学,但是,蒋介石家根本拿不出一分钱来,王采玉陷入绝望。
这个时候,伸出援手的,就是没有血缘的“舅母”蒋妙月。
如果没有蒋妙月的出资相助,那么蒋介石就去不了日本,更不会结识那时候的洪门大哥以及同盟会的领导人陈其美。
![]()
也就不会有蒋介石后来这个复杂的一生。
时间回到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的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当时有良知的中国人民群情激愤,孙中山兴兵讨袁,这就是历史书上的二次革命。
![]()
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也悬赏了整整两千大洋,缉拿蒋介石。
蒋介石没有办法,只能竭尽一切所能逃亡,他本来想回到老家躲避一阵子,但是熟人实在是太多,后来,他奔向了临镇萧王庙镇子上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就是他的舅舅孙琴风和舅母蒋妙月一家。
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把蒋介石藏了起来。
后来有追兵前来的时候,也是幸亏得到了舅母蒋妙月的冒死掩护,给前来搜查的士兵塞了一包银元,谎称家中的阁楼里有个身患传染病的孩子,这样蒋介石才最终得以逃生。
蒋介石想要前往日本,去投奔孙中山,但是他没有钱,还是蒋妙月变卖了自家的田地,给蒋介石凑够了钱,才最终得以成行。
![]()
所以,蒋介石的舅父舅父真的对自己恩同再造,可以说,对蒋介石来说,比亲人还要亲。
因为真的可以说是,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蒋介石。
后来,蒋介石成为了中华民国总统之后,对待蒋妙月一家更甚自己的亲娘舅,他回老家的时候,是一定要去自己的舅舅舅母家探望,蒋妙月也会给自己这个外甥和外孙做桂圆汤。
二、蒋介石在台湾迎接自己的舅母
有人说,那么蒋介石在溃逃的时候,为什么不在逃往台湾的时候,接走自己这个对自己有着“大恩”的舅母呢?
其实,蒋介石也算有良心,没有忘记这名已经八旬高龄的蒋妙月。
但是蒋妙月留恋自己生活了八十年的故乡,她说:“我已经老了,不愿意漂泊异乡。”
![]()
蒋介石何尝想去台湾岛呢?
临行之前,他秘密地给自己的秘书汪日章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照顾自己的舅母蒋妙月。
就这样,汪日章留在了祖国大陆,没有随着蒋介石去台湾。
汪日章是蒋介石的秘书,1932年4月到1938年6月,汪日章任蒋介石官邸侍从秘书后(兼侍从室第四组少将组长)5年2个月,更是蒋介石的亲戚中官位做得最高的(他的儿子蒋经国就不算了)。
![]()
汪日章与蒋介石也有两层关系,第一层,汪日章的母亲就是蒋介石舅舅孙琴风的堂妹,所以,汪日章和蒋介石都称呼孙琴风为舅舅,他们俩说起来还是表兄弟呢。
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汪日章的姐姐,后来嫁给后竺村的竺芝馨为妻,竺芝馨是蒋介石妹夫竺芝珊的胞兄,因此,竺培基、竺培风、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叫汪日章舅舅。
![]()
时间很快就到了1965年,在蒋介石故乡溪口居住的汪日章突然给周恩来总理上书一封信,现在很多人认为,其中就有着蒋介石的某种态度。
这封信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希望能够帮忙把这个人送到台湾,因为她晚景凄凉,能够予以照顾。
那时候蒋妙月已经丧偶,孤苦伶仃一个人,有一个女儿但是也早早外嫁,汪日章也见过蒋妙月的现状,那时候的他看到蒋妙月自己在院中颤颤巍巍地搬着椅子。
汪日章帮得了一时,但是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周总理收到信之后,很快就表示同意。
![]()
但是蒋妙月面临着一个问题,当时大陆与台湾地区根本就是势不两立的态度,这可怎么办呢?
周总理也很重视这件事,早在1956年的时候,周总理就对两岸之间的民众来往问题发表过见解:凡是愿意回到大陆省亲会友的人,都可以回到大陆上来。
周恩来总理还说:不管他们过去犯下了多少罪过,中国人民都将既往不咎、宽大态度。
这就显示了我们的大国胸襟。
那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先是把蒋妙月接到了上海,还对她进行悉心照料,给予关心和照顾,让她感到了温暖,但是四周没有一个亲人,也让这名老太太感到悲伤。
![]()
这时候的蒋妙月已经九十几岁了,但是依旧思维清晰,身体也不错,回想往事,历历在目。
当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询问蒋妙月,蒋妙月说:“我十分感谢周总理,希望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我愿意去台湾省找外甥介石。”
蒋介石说心里话,也十分牵挂这个舅母。
我们从不屑于用一个老妇来使蒋介石做出什么让步,于是,当时中央让蒋妙月的女婿把这个老人家送到了香港,蒋介石派蒋经国到香港去照顾蒋妙月。
没过多久,蒋介石亲自前往机场,在机场迎接自己的舅母。
![]()
见到蒋妙月之后,蒋介石激动地说:“舅母,你终于来了。”
蒋妙月喜极而泣,就这样,蒋妙月从此生活在台湾蒋介石的官邸之中,一直到老。
蒋妙月的成行,也是自1949年以后,从大陆进入台湾的第一个人,她促进了两岸的交流和联系,也加快了两岸互通的执行。
![]()
最后,老蒋还希望能够同意他和他的旧部能够回到中国大陆,在除了浙江以外的任何地方生活。
蒋介石也老了,他心中也有着非常强烈地想回到故土的愿望,想要回到老家,落叶归根,他想好了为了让人放心,不回自己的老家浙江,而是住在别的省份。
但是蒋介石最终还是未能成行,因为一些事件,这件事情终究还是中断了,等到了恢复的时候,还是70年代。
三、蒋介石当局在台湾做过的事情
这并不是在描述蒋介石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相对于蒋介石对自己的舅妈是这样的无微不至,极尽孝道,但是在蒋介石所在的台湾。
发生了很多匪夷所思、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案件。
台湾那时候有一家公司叫做大同公司,他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墙面广告横写上了“世界的国货”。
但是,被检举自右往左念是“祸国的介石”,幸好因董事长林挺生是国民党中常委,方逃过一劫。
相比起来,别人就不那么幸运了。
东方广告公司当时在制作“信东音乐花园”节目中,在蒋介石生日前夕夜间播出一部电影的主题曲《死亡之歌》,被警总认为对元首不敬。
台湾广告公司于1966年在台视制作“比手画脚”节目,由观众提供题目“一只从大陆游到台湾的乌龟”,被怀疑暗讽蒋介石,这也出事儿了。
那时候的索尼公司的产品也进入了台湾,当时索尼的彩色录影机的报纸广告标题就是“鸿毛细语,清晰可录”,就这件事,也让索尼公司陷入了麻烦。
![]()
罪名是涉嫌为对岸的刊物做宣传,但是因为索尼公司是日本企业,蒋介石当局不敢做什么,最后只是遭到了调查,不了了之。
台湾人童尚经在蒋介石生日(10月31日万圣夜)时刊登一篇文章,视为犯大忌,这也成为了被处死的理由之一。
蒋介石接到了自己的舅母,但是更多的人却是永远与大陆这边的亲人分开,听起来实在是讽刺。
就在蒋介石侍奉自己的舅母的时候,台湾却发生了这些事,不得不说,这一切实在是太过魔幻了。
![]()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