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日前从黑龙江“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近三年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763项。
五年来,黑龙江省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嫦娥六号”“天问二号”“祝融号”“悟空号”“探索三号”等大国重器。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黑龙江省在科技投入与产出上的硬核突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陈苏介绍,2024年,黑龙江省全社会研发经费达249.6亿元,较“十三五”末期增长44.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1%,较“十三五”末期提升0.27个百分点;基础研究计划预算资金从0.61亿元增长到1.2亿元,接近翻一番。
重大创新平台为科技突破提供坚实支撑。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达69家,实现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五大安全”领域全面覆盖;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1046家,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首批建设的环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个生态圈内已集聚科技型企业2234家,通过技术转让、作价入股等形式累计新生成科技型企业245家,创新创业群体不断壮大。
同时,一批高技术成果落地黑龙江。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张喆介绍,哈尔滨星网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低成本霍尔电推进系统较第一代制造成本降低40%,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安牧吉(黑龙江)食品有限公司在乳基料免疫球蛋白活性保留率关键指标上实现提升。
陈苏说:“‘十四五’科技创新蓝图基本实现,创新体系效能全面提升,创新龙江建设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