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位于遂宁市大英县体育馆旁的“朋来小食光”集市逐渐热闹起来。食物的香气弥漫空中,各式花车摊位前聚满了市民,小吃车前升腾起温暖的烟火气……这片占地万余平方米的区域,如今已成为当地最具活力的城市会客厅和夜间经济新地标。
这片秩序井然的繁华集市,前身曾是城市治理中的一个难题。它的转变,正是大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型,以创新治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牵头破局:从“堵”到“疏”,绘就便民惠民新图景
过去,流动商贩管理是城市治理的普遍难题。面对这一问题,大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并未采取“一禁了之”的简单方式,而是主动作为,牵头对体育馆便民服务点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
“我们响应‘引客入遂’的号召,核心思路是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大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规划,该区域被划分为5个功能明确的特色区块,以“美食+文创+游乐”的多元业态,有效满足周边万余居民和文轩职业学院两万余名师生的多样化需求,成功构建起一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智慧与温度:探索“三化”模式,激活治理新动能
科学规划之后,长效管理成为关键。大英县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并全程指导运营方实施“三化”管理模式,为集市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
准入严格化,是守护“烟火气”的安全底线。进入集市的每个摊位,都须经过一道严格的审核程序。平台公司严格执行商户准入制度,要求提供身份证明、健康证和保险单“三证”,审核通过方可入驻。这套从源头把关的机制,如同一位无声的安全员,累计审核了80余家商户资质,让市民消费得更安心,也为后续商户自律和公众监督筑牢前期防线。
奖惩透明化,是树立诚信经营的风向标。每月公布的“红黑榜”,是集市里商户们最关注的“成绩单”。守法经营、口碑良好的“红榜”商户可享受摊位费减免的实质奖励;而违规不改的“黑榜”商户则面临清退并纳入诚信名单。这一透明机制在商户中形成正向激励,推动文明守信成为共同的营商准则。
服务智能化,是提升体验的隐形翅膀。放眼整个集市,科技元素无处不在。全覆盖的高清监控和消防报警系统,如同永不疲倦的“火眼金睛”;专门设置的集中充电点,从根本上消除了私拉电线的安全隐患;4名专职安全员日夜轮班巡查,为这片热闹的空间系上牢固的“安全绳”。
通过“三化管理”与“平台公司主导+商户自律+公众监督”共治格局的融合,大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了从“划桨人”到“掌舵人”的角色转变,隐身后台而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全程护航: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保障
集市的成功,不仅在于精心的规划与创新的模式,更在于日常运营中细致入微的保障。在“朋来小食光啤酒美食嘉年华”等大型活动期间,大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身影从未缺席。
他们监督指导运营方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协调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提前规划人流疏导路线,明确食品安全检测流程,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与此同时,运营方也组建了一个20人的现场服务团队,专门负责秩序维护、清洁卫生和游客咨询等具体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即使面对日均超5000人次的客流,活动现场依然井然有序,让“烟火气”始终与“安全感”同行。
成效显现:“烟火气”里书写民生答卷
治理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朋来小食光”不仅点亮了城市夜景,更温暖了市民生活。
据统计,集市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这里不仅是消费场所,也是梦想启航的舞台。对周边数万居民而言,这是一刻钟即可抵达的“幸福圈”,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昔日的治理难点到如今的城市亮点,大英县以“朋来小食光”为样本,走出一条“服务为先、法治为基、智慧为擎、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路径。实践证明,“烟火气”与“文明风”可以相辅相成,精细治理、善意引导,正是城市走向善治的关键所在。(杜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