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建造的151艘“航母”和现代美国拥有的航母是两种完全不同概念、不同用途、不同建造标准的舰船。
首先,二战期间美国建造的151艘航母,其构成背景具有时代烙印。
我们先看看这151艘航母的组合都是哪些:分别是24艘舰队航母,如埃塞克斯级、独立级等;有10艘轻型航母,适用于快速机动;其它117艘都护航航母,多数为卡萨布兰卡级。
那么,这151艘航母的建造速度为何如此惊人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航母”的定义不同,绝大多数是“护航航母”。这是最关键的一点。117艘护航航母是绝对主力,它们并不是为舰队决战设计的,而是用于三个层面,一是反潜,为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运输船队提供空中掩护,对付德国和日本的潜艇。二是运输飞机,将飞机从美国本土运送到前线基地。三是支援登陆作战,为两栖登陆提供有限的空中支援。
之所以这些航母建造速度快,完全得益于由商船或油轮的船体改造而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建造速度极快。最著名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其中一艘从铺设龙骨到下水服役,平均只需要不到一年的时间, Kaiser造船厂甚至创下过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仅用了76天的纪录。
第二,“全国总动员”的战争经济模式,扫除了快速发展航母的障碍。
由于二战爆发前,美国搞出了一个租借法案,到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宣布对日宣战,这个过程等于让美国变成了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
一方面是工业转型,一些著名的汽车工厂,如通用、福特等,转而生产飞机、坦克和军舰部件。亨利·凯泽的造船厂则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像生产香肠一样“生产”军舰。
另一方面是政策和资源倾斜,一切资源优先供给军事工业,民用消费受到严格限制,如配给制等。而且在人力资源的动员上,大量女性和非适龄男性进入工厂,形成了著名的“铆工罗茜”现象。全国劳动力都被充分动员起来。
第三,就是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换句话说,二战期间的航母,除了个头大,其作用远没有现在的航母对技术要素的门槛要求高。
具体体现为,舰载机重量轻,通常只有几吨重,对起降要求低。很多飞机甚至不需要弹射器就能靠自身动力滑跑起飞。
在飞行甲板要求上,多是直通式甲板,结构简单。在建造材料方面,主要是钢材,没有大量使用现代的高级合金和复合材料。
最关键的技术参数方面,只有简单的雷达和无线电电子技术,没有复杂的传感器、数据链和指挥系统。
当然,与当今美国的外部环境相比,二战爆发尤其是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出现了最明确的、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促使美国全国同仇敌忾,战争目标是明确且绝对的,那就是彻底击败轴心国。
在这个背景下,意味着美国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尽可能多的装备,数量往往比质量更重要。况且,美日的较量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上,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航母是绝对的刚需。
其次,新形势下的美军航母,既要质量也要国力支撑。
也许有人要问,美国号称世界头号强国,航母数量仍然是世界第一,可为什么美军自己都感到力不从心呢?这里面有几个复杂的内外环境因素影响。
第一,不是美国造不出那么多航母,也不是美国造舰技术落后,而是美军确实不需要那么多航母了。
一方面,航母的复杂性和成本呈指数级增长。现代一艘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与二战航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拿二战时一艘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的造价来比较,按今天的美元价值计算,大约也就10亿美元左右。而当今的一艘福特级航母的造价就超过了13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其舰载机联队,约70-80亿美元,和整个生命周期的维护运营费用。全部下来大约需要250-300亿美元。
拿航母技术比较,如今的核反应堆、电磁弹射系统、先进的阻拦装置、复杂的雷达和作战系统、网络安全等等,其技术复杂度和集成难度是二战时期无法想象的。
从建造时间跨度上看,现在建造一艘航母,从切割第一块钢板到服役,需要8-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服役人员方面,一艘航母需要约5000名船员和飞行员,而且对人员的培训要求极高。
另一方面,战略需求发生了根本改变。
二战是轴心国要打美国,如今是美国要称霸世界,在航母打击能力上,是
从“量”到“质”的转变。
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一艘福特级航母的战斗力远超二战时整个一支特混舰队。它不再追求数量,而是追求单舰的绝对质量优势、投送能力和生存能力。一艘现代超级航母就是一个移动的军事基地和力量投射平台,能够对一个大洲的内陆目标进行打击。
二战是你死我活的全面战争,如今美国没有对等的全球对手。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需要与之进行全球大洋决战的对手。现在的战略重心是“大国竞争”,但强度与二战那种你死我活的全面战争不同。不需要,也没有经济能力维持一支由上百艘航母组成的舰队。
这里面包含武器库的多样化,现在美国的力量投射不再只依赖航母。还有核潜艇、战略轰炸机、陆基弹道导弹、海外基地等,形成了立体的打击体系。
第三个层面,美国从全球武器生产工厂到需要全球供应链支撑的重要变迁。
当下,美国为什么那么固执地要对全球实施不同程度的制裁,说到底就是他失去了二战那个时期的工业巨人能力。
二战时,美国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加入二战以后,美国实施的是战争经济,一方面借助租借法案给英法苏甚至中国提供所需的武器装备,一方面又让全国的工业和经济全面复苏,换句话说,二战时,美国根本不愁军火卖不出去,所以产量直线上升。
可如今不行了,美国早就从自给自足的生产大国变成了靠美元和华尔街收获全球的不劳而获者,许多零部件和原材料依赖全球供应链。
如今,美国的民用与军事分离,汽车厂再也无法轻易转产军舰。造船业极度萎缩,商业造船业几乎消失,只剩下少数几家能够建造大型军舰的船厂,其产能有限。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对比不难发现,如今的美国,并不完全需要靠航母数量来获得世界霸权,其主要本钱仍然是美元霸权和军事威慑,作为正在上升的无人机和太空武器来讲,电子战信息战将是未来决战的主战场。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谢谢你的点赞收藏和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