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今天标叔就按时间顺序,拿最直白的事实和官方确认的数据,来聊聊“彩虹之国”遇到的公平难题,看看到底为什么一场本想推动平等的改革,反倒让全社会都吃亏,贫富差距像撕裂一样越拉越大。
你能相信吗?曾经掌控南非95%财富、握有生杀大权的白人,现在却在贫民区排队抢剩饭,三十万人挤在八十多个铁皮棚子里生活。
没自来水,也没有排水管道,孩子们一天就只能吃上一顿夹着肉汁的米饭——这不是编出来的悲剧,而是“彩虹之国”南非废除种族隔离30年以后,最令人心酸的真实景象。
从掌握特权的阶层变成所谓的“新弱势群体”,从垄断资源到抢夺救济粮,南非白人命运的翻转背后,彻底暴露了这个国家贫富差距已经撕裂到极点的现实。
![]()
自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以来,种族隔离措施逐渐实施,到了1948年更是达到了顶点——以少数欧洲移民后裔(主要是阿非利卡人为主)掌握了国家政权,用法律把种族歧视变成了制度。
![]()
根据南非国家档案馆的公开资料,当时白人仅占全国人口的10%,却控制了87%的耕地和90%的工业资源。
他们不仅享有独立的学校、医院和公园等公共设施,还掌握着投票资格、土地所有权以及优越的就业机会等关键特权。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黑人、混血人种(杂色人)和亚洲人在这里被归为“二等公民”,被强制赶离市中心,只能待在指定的“保留地”里,不能随意迁徙,也不能与白人结婚,甚至连找工作都局限在底层的体力岗位上。
![]()
根据南非统计局过去的资料显示,大约在1980年前后,白人的平均收入比黑人的多出15倍左右,白人的失业率只有2.3%,反观黑人失业率却高达45%。
当时在南非,白人孩子一出生就能享受到免费的优质教育和全面的社会福利,而黑人孩子连最基本的识字权都难以保障。
这种根据肤色分好处的制度,让白人阶级逐渐变成了既得利益团体,他们把持着政府、企业、军队的关键岗位,成了南非社会的“永远赢家”。
![]()
更要命的是,这些特权都被法律给束缚住了。像1950年的《人口登记法》,强制让每个人按照肤色来归类;1953年的《班图教育法》,剥夺了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再有1956年的《集团住区法》,把各种族直接隔开,划成不同的地盘。
南非人权委员会后来在报告里提到:“这可是人类历史上最有系统、最残暴的种族压迫体制之一,也为之后的社会分裂埋下了必然的隐患。”
![]()
1994年,南非举行了第一次没有种族限制的大选,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彩虹之国”的理念传遍了全世界——各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都会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平等生活。
曼德拉政府一上台,就很快废除了所有关于种族隔离的法规,把《宪法》写得明明白白,里头说得很清楚:各种歧视,比如按种族、肤色、性别等等,统统不允许。
可那一些过去留下的不公平,还是没有完全消散。
![]()
南非统计局1995年的数据显示,虽然种族隔离制度已经取消,白人在管理岗位上还占了70%、企业股权也有65%,而黑人占人口79%,土地和企业资产的比例却不到10%和5%。
为了弥补过去的缺失、推动种族间的公平,南非政府在2003年出台了“黑人经济振兴法案”和“公平就业法”,也有人称作“平权措施”。
![]()
这项平权措施确实带来了一些好处,南非商会在2010年的报告里提到,经过7年的努力,黑人在管理岗位上的比例从5%升到了32%,而黑人企业主的数量也增加了三倍。
![]()
像曾经的清洁工罗拉,凭着政策扶持拿到了培训的机会,从普通员工一步步升到会计师,最后还成了企业的合伙人——这种跨越阶层的变迁,早在种族隔离时期简直不可能办到。
没想到吧,这个原本为了追求公平的政策,在另一头反而出了一些麻烦。因为企业得优先雇用黑人员工,结果大量白人中产和基层劳动者丢了工作。
比勒陀利亚大学在2023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2003到2023的这20年里,南非有接近十万白人失去了原本算得上“体面”的工作岗位,包括技术工人、矿工以及普通职员等各种群体。
![]()
他们的失业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肤色没达到企业的“种族积分”标准。
据南非慈善组织“白人关怀”2024年的最新调查显示,南非目前总共有82个白人贫民窟,散布在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克鲁格斯多普等城市附近,居住着大约30万白人居民,其中四分之一还是未满16岁的青少年来着。
这些贫民窟大多是在种族隔离时期专门为黑人划定的“保留地”,如今却变成了失去住处的白人们的栖身之地。
![]()
这些贫民窟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原始”两个字一点都不过分。
南非住房部2023年实地调研报告里说,这些地方没有统一的自来水供应,居民每天得提着水桶跑几公里到公共水龙头打水;还没有排水系统,污水乱流,蚊虫滋生;住房都破旧的铁皮屋或者帐篷,刮风漏雨常事,冬天最低气温跌到零下时,只能捡点树枝取暖。
因为失业没找着工作,大多数居民都没稳定的收入,只能靠慈善机构的救济来维持生活。
![]()
“白人关怀”组织的负责人在报告里提到,他们每周会把生活物资送到像潘戈营地这样的白人贫民区,主要是肉汁拌饭、面包、罐头啥的,每次供应50到100人份,那基本上是居民们一周里唯一的一顿饱饭。
更让人心碎的是,这些居住在白人贫民窟的人还得忍受就业上的歧视。南非人力资源协会2024年的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雇主一看到简历上写着“白人贫民窟”的地址,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应聘者拒之门外。
![]()
而这样的窘境还在不断加剧。南非统计局2024年第一季的数据显示,白人贫困率已经超过10%,达到了历史新高。
得知道,1994年种族隔离一结束,白人贫困率才不过1.2%。转眼30年过去了,当年的特权阶级,竟变成了社会角落的“新弱势群体”。
![]()
要是说底层的白人是在“往下掉”,那南非的那批顶层白人,依然稳稳握着大部分财富。这种“两极分化”让贫富差距变得愈发难以调和。
![]()
开普敦就挺有代表性的。这南非的经济心脏地带,一边是桌山脚下的豪华社区,几百平的豪宅、私人泳池、游艇码头都算正常,住在那里的一部分白人精英掌控着南非72%的私有土地和60%的商业资产;另一头则是开普平原的白人贫民区,铁皮棚子挤在一起,居民们连基本的水电都没有保障,每天都为生活发愁。
根据南非储备银行2023年的数据,那最富有的10%人口(白人占比超过70%)握有全国80%的财富,而最穷的50%人口,连不到2%的财产都没到手。这种财富分配的悬殊程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算是名列前茅了。
![]()
更令人关注的是,平权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财富分配的局面。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黑人晋升到管理岗位或成为企业主,南非的核心财富仍然掌握在少数白人上层阶级手中。南非税务总局2024年的数据显示,白人仅占人口的4%,但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到全国总额的55%,也就是说,他们在高收入阶层中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
如今“上层白人稳坐钓鱼台,底层白人跌落泥潭”的局面,让社会矛盾变得越发复杂。一边,底层白人对平权措施挺不满,感觉自己成了“历史的牺牲品”;另一边,占人口大多数的黑人依旧有不少人陷在贫困里,他们觉得平权的力度还不够,过去的债还得继续还。
南非的犯罪问题更加剧了社会的撕裂。据南非警察局2023年的年度报告显示,每年大概有近2万起谋杀案和4万起强奸案,像这样的数字也让南非成为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
开普敦每年的谋杀案数大约达到了2400起,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超过6起。虽然这些犯罪事件几乎波及所有族群,但贫民窟里的居民,无论黑白,都是受害最深的人群——他们缺乏雇佣保安的条件,也没有完善的公共安全措施,只能在对未知的恐惧中度日。
应对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冲突,南非当局多次采取措施。拉马福萨主席在2024年的国情报告中提到:“南非的各个族群都在贫困、失业和暴力中苦苦挣扎,政府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种族平衡,而不是创造新的偏见。”
![]()
实际上,南非的难题归根结底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失衡。曾经的种族隔离制度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债务,平权措施旨在弥补这种不公,但那些“一刀切”的政策反而伤害了一部分白人的利益。同时,财富分配的固化让平权政策难以真正惠及底层黑人,结果出现了“两头不讨好的局面”,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撕裂越来越严重。
结语:
三十年前,曼德拉凭借宽宏大量和和解精神打造了“彩虹之国”,让全球看到了种族平等的曙光。而到了三十年后,贫民窟里的白人和奋力挣扎的黑人,却让这个“彩虹之国”蒙上了阴影。
![]()
过去的问题终得结束,特权没有哪个能长久保持不变。
种族隔离制度崩溃,原因就在于它违反了公平与正义;而当前的贫富差距,实质上是另一种不公的表现——不管肤色怎样,底层百姓都不应为过去的错误买单,也不应被剥夺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