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他“昨天是凶神恶煞,今天也是凶神恶煞”,周总理也说他“作为一个战略家或许会好一点”。
这个评价一直都不太好的“他”,也不是旁人,是蒋介石。不得不说,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哪怕到了晚年,蒋介石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开始“复盘”自己的人生。
![]()
要说他晚年最后悔的3件事是什么,那肯定是“爱错了一个人、杀错了一个人、放错了一个人”。
![]()
1906年,宁波码头的海风带着咸涩,19岁的蒋介石背着母亲王采玉亲手缝的蓝布包,手里攥着母亲和舅舅孙玉卿凑的钱。那会儿蒋家在奉化还有间小盐铺,虽不算大富,倒也不用卖田,这笔钱是家里省吃俭用挤出来的。
站在甲板上,他望着越来越远的海岸线,心里憋着股劲:这趟出去学军事,总得混出个人样,让当初欺负过他和母亲的人看看,自己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到了日本,蒋介石先在东京清华学校补了半年日语,那时候清廷对留日学生管得严,没保送资格的他,还没法直接进军事学堂。
![]()
直到1908年,他才正式考入日本振武学校,也就是在这,他认识了戴季陶。两人都是浙江老乡,又都满脑子革命想法,一见面就聊得投缘,没多久就拜了把子。
白天一起在课堂上学战术、练马术,晚上挤在出租屋里,就着煤油灯聊孙中山的主张,聊将来怎么推翻清廷,那股子热血劲,连房东都常说“这俩中国小伙子,天天聊得比打仗还热闹”。
可没过多久,一个叫津渊美智子的日本姑娘,打乱了这对兄弟的日子。津渊美智子在学堂附近的居酒屋打工,性格温柔,还会说几句中文。
蒋介石第一次见她,就觉得心里发慌,后来常借着去吃饭的由头找她说话。戴季陶也喜欢她,比蒋介石更会哄人,经常送些小礼物。两个年轻人在异国他乡,都没藏着掖着,明里暗里较着劲。
![]()
最后津渊美智子选了戴季陶,那时候戴季陶家境好,说话也更成熟。蒋介石没争,只是之后好几天没跟戴季陶说话,后来也就慢慢放下了
谁也没想到,戴季陶回国前,没跟津渊美智子打招呼就走了。等到津渊美智子发现自己怀孕,再想找戴季陶时,人早就没了踪影。
1910年,她抱着刚出生的孩子,辗转找到上海,终于见到了戴季陶。可那时候戴季陶已经娶了老婆,老婆脾气爆,他根本不敢认这个孩子,只能偷偷找蒋介石帮忙。
蒋介石见到孩子时,心里挺复杂的:一边是对津渊美智子的愧疚,一边是和戴季陶的兄弟情。他没多想,就说“这孩子我养了”,还给他取名蒋纬国,对外说是自己的养子。
那时候他觉得,这是帮兄弟解围,也是对过去那段感情的交代,可他没料到,这个决定会成为后来的大麻烦。
![]()
蒋纬国长大后确实挺上进,考上了军校,后来还在台湾当上了装甲兵司令,手里握着实实在在的兵权。
可那时候,蒋介石的亲生儿子蒋经国已经在台湾搞政工系统,两人走的路完全不一样,蒋经国靠特务机构和行政体系巩固权力,蒋纬国则在军里攒人脉,慢慢成了“军方实力派”的代表。
蒋介石看在眼里,心里清楚这不是简单的“兄弟不和”:1964年“湖口兵变”后,蒋经国借机把蒋纬国的装甲兵权力削了不少,调去做了虚职。
蒋介石在日记里写过“纬儿至孝知义,然行事有时欠周全”,后来又因为蒋纬国擅自在立法院提军事建议,批了句“国文太差,说话没分寸”,字里行间都是政治考量,没什么私人温情。
![]()
晚年的蒋介石,常在士林官邸的院子里看着蒋纬国送来的军校教材发呆。他从没说过“后悔收养”这种话,只是偶尔跟身边的幕僚提一句“纬儿在军里多年,可惜不懂政治里的分寸”。
他心里明白,蒋纬国和蒋经国的矛盾,不是一家人的小事,是国民党里“军方”和“政工”两派的角力;而自己当年收养蒋纬国,看似是义气,实则是把私人情谊掺进了政治里。
到最后,既没能让蒋纬国真正融入权力核心,也让蒋经国多了个派系对手,成了剪不断的疙瘩。直到蒋介石去世,蒋纬国和蒋经国也没好好坐下来聊过一次。
![]()
1936年12月,西安的冬天特别冷。蒋介石住在华清池,心里更烦,他带着部队来西安,就是要逼张学良、杨虎城继续“剿共”,可这两人偏偏跟他对着干,天天劝他“停止内战、一起抗日”。
![]()
他没听,还跟张学良发了火:“你要是不剿共,就把部队调去福建,别在这碍事!”
张学良没办法,只能找杨虎城商量。杨虎城是陕西本地人,看着日本兵一步步逼近华北,早就急得不行,他跟张学良说:“委员长要是再不回头,咱们只能兵谏了,不然国家就完了!”
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士兵包围了华清池,蒋介石吓得翻墙跑,最后在山坡上被抓了,这就是西安事变。
后来经过谈判,蒋介石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才被放了回去。可他心里的火气没消,尤其恨杨虎城。他觉得,张学良是被杨虎城“挑唆”的,杨虎城才是主谋。回到南京后,他先撤了杨虎城的职,说让他“去欧洲考察”,其实就是把他赶走。
![]()
杨虎城在欧洲待了一年多,天天看报纸,知道国内抗日打得惨烈,好几次发电报求蒋介石让自己回国,都被拒绝了。1937年年底,他接到宋子文的电话,说“委员长同意你回来了”,他高兴得连夜收拾行李,可他不知道,这是个陷阱。
等他带着老婆孩子到了南昌,刚下飞机就被特务控制了,从此开始了长达12年的囚禁生活。从南昌到湖南,再到贵州、重庆,他被关在各种偏僻的监狱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见不到太阳,老婆孩子也跟着遭罪。
1949年9月,国民党在大陆已经撑不住了,蒋介石准备退去台湾,临走前,他给毛人凤发了个电报:“杨虎城不用带过来了,就地处理。”
9月6日晚上,特务把杨虎城和他的儿子杨拯中、女儿杨拯贵,还有秘书一家,带到重庆松林坡的戴公祠,趁他们不注意,用刀把他们杀了,还把尸体埋在花坛里,想毁尸灭迹。
![]()
可没过多久,解放军解放了重庆,这事还是被捅了出来。全国人都骂蒋介石“心狠手辣”,连国民党内部都有人说“这事做得太绝了”。
蒋介石到了台湾后,很少跟人提杨虎城,可他日记里写了不少。1956年的一天,他在日记里写:
“今日见西安旧照,忽念虎城。当年若留他一条命,或许今日无人骂我寡恩。”
他后悔的不是杀了杨虎城,而是后悔没考虑后果:杀了一个爱国将军,丢了民心,还让很多国民党老兵寒了心。
![]()
蒋介石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母亲王采玉,而最让母亲受气的,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大哥蒋介卿。
![]()
蒋介卿比蒋介石大10岁,是蒋介石父亲的第一任老婆生的。他仗着自己是长子,把家里的盐铺、田产、钱庄都攥在手里,给蒋介石母子就剩了两间漏雨的老房子,连吃饭都得靠邻居接济。
有一次,蒋介石想去盐铺拿点钱给母亲抓药,蒋介卿直接把他推出来,骂道:“你妈是后娘,跟这个家没关系,少来占便宜!”
蒋介石那时候小,只能忍着,心里却记恨上了。后来他去日本留学,没钱了,厚着脸皮找蒋介卿借,蒋介卿不仅不借,还嘲讽他:“你要是能有出息,我就把名字倒过来写!”最后还是母亲卖了首饰,才凑够了学费。
可谁能想到,1924年,蒋介石成了黄埔军校校长,手里有了权,蒋介卿居然找上门来,提着一篮子家乡的橘子,一口一个“兄弟”,说自己日子过不下去,想找个官做。
蒋介石看着他那副样子,心里的火气上来了,可转念一想,毕竟是一个爹的兄弟,要是不管,别人会说自己“忘本”。他咬咬牙,给了蒋介卿一个英德县知事的职位。
![]()
蒋介卿到了英德,根本没心思干活,天天跟当地的地主喝酒、赌钱,还贪老百姓的税。有年英德闹水灾,省里拨了赈灾款,他扣了一半给自己盖房子,结果老百姓没饭吃,闹到了广州。
蒋介石知道后,又气又无奈,只能自己掏腰包补上赈灾款,还把蒋介卿撤了职,让他回老家。
可蒋介卿没老实多久,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他特意从奉化赶到上海,在婚礼上嘴很甜,一口一个“弟妹”,把宋美龄哄得很高兴。宋美龄不知道他的底细,还跟蒋介石说:
“大哥看着挺实在的,不如给他找个轻松点的差事。”
![]()
蒋介石没法拒绝,就把蒋介卿安排到浙江海关当都督,这是个肥差,天天不用干活,还能拿不少钱。
蒋介卿到了海关,更是变本加厉:收商人的贿赂,把海关的仓库租出去赚钱,甚至还把国家的关税偷偷存到自己的银行账户里。有人把状告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只能一次次压下去,还得跟人道歉:“家兄不懂事,我替他赔罪。”
可他越纵容,蒋介卿越过分,后来甚至敢跟省里的官员吵架,说:“我兄弟是委员长,你算什么东西”。
1936年,蒋介卿因为贪太多,被人揭发,蒋介石实在没办法,只能把他撤职,让他回奉化养老。可这时候,国民党的官场已经被带坏了,底下的人一看,委员长的大哥都能这么贪,自己凭什么守规矩?
![]()
从那以后,贪污成了国民党的“家常便饭”,士兵吃不上饭,官员却住豪宅、娶小老婆,老百姓怨声载道。
蒋介石到台湾后,每次跟人聊起国民党的失败,都会提到蒋介卿:“当初要是狠点心,把他抓起来法办,也不会让下面的人学坏。”
可他心里清楚,自己那时候就是顾着“家族脸面”,觉得“家丑不可外扬”,结果把整个官场的风气都搞坏了。
蒋介石这辈子,干了不少大事,但也犯过不少错,至于上面说的那几件事,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没有分清“公”和“私”,把自己的家事和国事混淆在一起,最后,不仅毁了自己的名声,还连累了整个国民党。
![]()
这也是国民党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共产党能够最后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从上到下,不管是领导人,还是每一位战士,都做到“公私分明”,更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才有了民心,也赢了战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