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一位真正改变英格兰历史走向的人,征服者威廉绝对榜上有名。
他生于诺曼底,是一位私生子出身的公爵,却凭借铁腕与军事才能一路坐稳权力。1066 年,他率诺曼军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夺下英格兰王位。
![]()
13世纪英格兰王室的官方文书中的征服者威廉形象插画
自那以后,英格兰的贵族阶层被大规模替换,城堡制度迅速扩张,贵族语言从盎格鲁语变成法语。可以说,他不仅夺下一个王国,也彻底改变了英格兰的文化结构与政治方向。
按理说,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死后必然会有一场体面而盛大的葬礼。但事实完全相反——1087 年的那场葬礼,混乱得如此彻底,以至于中世纪史家们都忍不住细写其荒诞。
![]()
一张关于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在卡昂圣艾蒂安修道院葬礼的绘画
1087年,威廉在法国北部围攻曼特城时,因骑马时腹部撞击受伤,伤情恶化后不久便在鲁昂去世。消息传出后,宫廷并没有出现通常的哀悼场面。
相反,很多侍从忙着收拾行李、逃命或直接抢夺国王遗留的财物。他在生前令人生畏,但在死后却很快被遗忘在政治的忙乱之中,遗体静静躺在房间里,身边空无一人。
最终,是当地的教士们将他的遗体草草整理,运往他生前建立的卡昂圣艾蒂安修道院安葬。一路上,送葬队伍冷冷清清,与一位开国君主的身份极不相称。几乎没有贵族前来护送,只有少数僧侣与仆人随行。对于一位改变英格兰命运的国王来说,这无疑是一幅讽刺的画面。
![]()
修道院的建筑环境
当灵柩抵达修道院时,第一场混乱出现了。一名名叫阿塞利诺的当地人突然站出来,公开反对国王葬在此处,因为修道院用地当年是被威廉强行征收的。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声抗议,说没有补偿就不能允许下葬。仪式被迫暂停,送葬队伍和僧侣在教堂门口僵持,直到做出赔偿,才让葬礼得以继续进入大殿。
然而真正的混乱还在后面。威廉的遗体从鲁昂运至卡昂,经过了数日,没有妥善防腐,尸体已经开始腐败,腹部因胀气明显膨胀。更糟糕的是,预备好的石棺明显偏小,这在当时并不罕见,因为棺材往往根据常规尺寸制作,而威廉生前体态肥胖。
![]()
征服者威廉
当僧侣们试图将遗体放入棺中时,却发现无论怎样调整都无法让他平整躺下。几名僧侣只得合力按压尸体,试图将其塞进狭窄的棺槽里。空气中已经隐约飘散着腐败的味道,大殿里的人群开始不安地挪动。就在僧侣用力压紧尸体的一刻,威廉腹部胀气的部位突然破裂,腐败的液体喷涌出来,刺鼻的恶臭迅速弥漫整个教堂。
史书对此描述非常直接,说现场的人“仓皇退散”,甚至有贵族掩住鼻子匆匆逃出教堂。原本应当庄严肃穆的仪式,瞬间变得尴尬而混乱。主持葬礼的主教不得不停下来安抚来宾,而僧侣们也因臭味与慌乱而手足无措。
混乱还没结束。就在僧侣努力继续仪式时,教堂外突然传来喧哗和呼喊——附近的建筑起火了。人群再次涌出教堂,许多人丢下葬礼跑去救火。大殿内重新变得空荡,只剩一小群僧侣在烟味与臭味之间继续完成最后的祈祷。
![]()
征服者威廉的下葬地
威廉的葬礼最终在这层层混乱之中草草了结。没有贵族队列,没有肃穆的守灵,也没有宏大的仪式。征服英格兰的国王,就这样在争执、腐臭和火灾声中被匆匆下葬。
史家之所以把这一天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它充满了象征意味:一位生前铁腕的征服者,死后却无法掌控自己的葬礼;他用武力建立的秩序,在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变得脆弱不堪。土地可以被征服,但人心不会;权力可以改写国家,却不能保证一个体面的终结。
这就是征服者威廉的葬礼——混乱到令人难忘,也真实到令人唏嘘。
[1] Orderic Vitalis – 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2] William of Malmesbury – Gesta Regum Angloru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