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本以为靠着美国爸爸的支持,能轻松拿下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结果中美一碰头,美国就翻脸不认人了。中国可不吃这套,立马祭出了狠招,直接掐断了安世半导体的命脉。
现在全球车企都急得团团转,眼看着生产线都要停摆了。欧盟方面已经坐不住了,连忙打电话求中国放行芯片。这场看似商业争端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国际博弈?荷兰这次踢到铁板上了,能全身而退吗?
![]()
10月30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釜山会面,整整谈了将近100分钟。
会晤中达成了多项协议,其中一项就是美方同意暂停实施"50%穿透性规则"一年。这个规则原本是荷兰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的法律依据,现在美国突然撤销支持,荷兰一下子失去了强硬的底气。
要知道,荷兰之前就是靠着这条规则,强行停掉了安世半导体原来的中国籍CEO,还任命了自己人接管公司。荷兰本以为有美国在背后撑腰,中方不敢轻举妄动。没想到美国转眼就变卦,让荷兰陷入了尴尬境地。
![]()
荷兰虽然表面上还在硬撑,说接管是基于企业法庭的调查结果,但是内心已经慌了。没有美国的支持,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毕竟,安世半导体的主要产能都在中国,这下可真是骑虎难下了。
就在中美会晤的当天,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的中国母公司—立即发布公告,要求荷兰"恢复完整控制权和所有权"。公告中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恢复其创始人在安世的合法CEO职位、驱逐带头闹事的外籍高管、归还公司管理权。
![]()
更厉害的是,中国商务部随后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这一招简直是一招见血,因为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都在中国东莞的工厂。而这些芯片产品,恰好是全球汽车制造商不可或缺的关键零部件。
安世中国甚至直接发布了"独立宣言",表示要重整供应链,不再受荷兰方面的控制。这意味着,即使荷兰在法律上仍然"拥有"安世半导体,但实际上已经无法控制其最核心的生产环节。
![]()
安世半导体虽然名气不如台积电大,但它在汽车芯片领域可是绝对的巨头。统计数据显示,86%的欧洲制造业龙头企业、近半数的欧洲汽车制造商都依赖安世的芯片供应。
随着中国禁止安世中国出口特定元器件,全球汽车供应链立刻受到了冲击。日产、奔驰、通用、大众等国际知名车企面临着严重的芯片短缺问题。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车企的生产线在两周内就可能被迫停摆。
![]()
一些车企已经开始寻找替代供应商,但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替代安世产能的厂商。汽车芯片的认证周期长、要求高,不是说换就能换的。这也是为什么欧盟方面急得不行,不得不向中国求助的原因。
就在事件发生的两天前,欧盟与中国举行了首轮视频会议。会议上,欧盟代表迫切希望中方能够允许芯片临时出口,至少缓解当前的供应危机。
![]()
欧盟方面显然已经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如果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继续中断,将对欧洲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据估计,仅德国一国可能因此损失数十亿欧元。
但中国方面的态度很明确:问题的根源在于荷兰的不当行为,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荷兰必须恢复闻泰科技的合法权益,让被非法停职的CEO重返岗位。在这些条件未满足前,中方不会轻易妥协。
![]()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对荷兰越发不利。每拖一天,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损失就越大,荷兰承受的国际压力也越大。而中国方面则显得游刃有余,因为安世半导体的核心产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荷兰现在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坚持强硬立场,将面临来自欧盟和全球车企的巨大压力;如果选择妥协,又会在国际上失去面子,今后在半导体领域的话语权也会大大削弱。
![]()
更糟糕的是,随着美国暂停实施"50%穿透性规则",荷兰的法律依据已经站不住脚。时间拖得越久,荷兰的处境就越被动。
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夺战,表面上看是一场商业纠纷,实际上是国际半导体产业链控制权的较量。中国通过精准反制,不仅有效保护了自身利益,还展示了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荷兰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中国的决心,现在骑虎难下。这个案例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当今全球化的产业链中,任何单方面的强硬行动都可能引火烧身。
信息来源:中国商务部行业报告、欧盟经济委员会声明、全球半导体产业协会分析报告、安世半导体公司公告、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统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