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帖称,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微信公众号直播间,看到多位身着制服的高淳区法院法官“带货卖螃蟹”,画面颇为新奇,引发热议。
![]()
法官“带货卖螃蟹”视频截图图/南京晨报
法官在直播间卖螃蟹,不知道算不算是头一遭,反正以我们有限的见闻,还真是一桩新鲜事。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法官不务正业,“炒更”挣外快。毕竟,法官这一神圣庄严的身份和直播间里的吆喝声同时出现,还是一种比较违和的画风。从法庭到市井,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们还是会感到诧异,因为法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
然而事实上当然不是“炒更”。这场直播是南京市高淳法院为助力诚信债务人清偿债务,推出的司法变卖直播专场。南京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直播除了帮助债务人解决困难,最重要的目的是普法。直播间里,高淳法院的三位法官化身带货主播,“花样”介绍螃蟹,还穿插“类个人破产”等法律知识普法。
这称得上是温情执法、创新普法。法理与温度在这一场直播中并行不悖。“公道人情两是非,人情公道最难为。若依公道人情失,顺了人情公道亏。”这是广为流传的坊间俚语。俚语之所以成为俚语,是因为它总结了过去种种无数经验而来。但这场直播破解了“人情公道最难为”的困局。
法院通过走访、调查,最终确认当事人的债务主要系因意外与经营失利,当事人从未有过逃债念头。欠债还钱,这是公道;法官下场帮助当事人直播卖蟹,收入汇入法院监管账户用于偿还债务,这是人情。这大概称得上人情公道两不亏了。这是有温度的执法,是一群值得点赞的法官。
当然了,坊间对此也有质疑之声。比如,身着制服直播带货是否有越界之嫌?相较于线下拍卖,直播作为一种新业态,带货法官将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诸如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之类的问题?这都是法官们需要直面的疑问。
但是,任何创新从一开始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与其求全责备,不如期待这样的执法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进一步制度化,毕竟,它带来的,是肉眼可见的多赢局面。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文字|林如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