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的通知》,再次提及引导医疗机构转型康复、护理院。
![]()
通知提出,支持拓展医养结合功能。在严格制定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及时优化调整二级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积极发展医养结合等医疗资源和专业力量。引导推动医疗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引导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通过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方式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根据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需要,依法依规赋予相应处方权。
通知同时提出,加大医保支持力度。各地要积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机构范围,到2027年底,将自愿申请且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均纳入医保定点。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等收费政策。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多次提及鼓励、支持、引导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及护理院。
此前,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等。
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国家中医药局三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加强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畅通双向转诊通道。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鼓励多方筹资建设基于社区、连锁化的康复中心和护理中心。
2022年7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鼓励再到支持,文件提出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
2024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等,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床位数量。
早在2012年6月,上海杨浦区老年医院就开始探索转型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筹)”,2014年7月经上海市卫健委批准成功去筹,2017年5月医院正式挂牌“同济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筹)”,是全国卫生系统首家由二级公立医院整体转型、达到三级标准的康复医院,现有核定床位444张,实际设置床位299张。
前不久,作为二甲综合医院的上海虹口区江湾医院,迁至新院区后,医院“身份”也转变为全区唯一的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新医院按照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标准建设,实现“临床-康复一体化”。
放眼全国,近期也有多家医院放出转型信号。
2025年7月,据天津市第一医院官微消息,依据医院“十四五”发展目标及“十五五”发展规划,医院将逐步向现代化三级康复医院进行转型。为了完成这一转型,医院对院内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对现有学科及病区进行了整合调整,整合成立了五大康复中心,并组建了康复医学部,逐步推进全院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工作进程。
2025年2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官网发布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同意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核定为三级康复医院的批复,中关村医院也由二甲综合医院转型为三级康复医院。官网介绍显示,医院始建于1957年,现有病床450张。
实际上,在北京自2016年起,北京就开始分批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康复医院,到2017年12月,北京市已有12家公立医疗机构转型成为康复医疗机构。
展望未来,在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各地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康复医院的案例将越来越多。
信息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信息采集:卫健君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