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穿着在外奔波了一天的衣服和裤子,回家后直接往沙发或床上一坐、一躺。
但是,一想到这些衣物碰过各种公共场所的表面,比如地铁座位、办公室椅子和餐厅座椅,甚至不知道此前都是哪些人接触过的,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问题来了,这种健康担忧有必要吗?穿着外裤能直接坐在床上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太长不看版: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日常外出穿的衣服传播疾病的风险其实很低,不必过分担心。但以下情况需要留意:
医务人员、清洁工等高风险职业人群,工作服可能携带较多病原体,建议不要穿回家;
如果家中有免疫力较低的成员,比如慢性病患者等,应保持警惕,避免机会性感染;
从防过敏角度,建议回家后更换外衣,尤其适合季节性过敏人群。
除衣物清洁外,坚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才是预防病原体最有效、也最经济的方式。
对大多数健康人群
不用过于担心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而言,通过日常外出衣物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概率很低。
虽然理论上衣物可能在疾病传播中扮演“中间”角色,但它的重要性尚不明确,而且总体风险很小。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需要足够数量的病原体
大多时候,外衣上存在的极少量病原体并不足以让人生病,一般都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引发感染。
2.病原体存活时间有限
不少导致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在体外存活的时间并不长。一项针对新冠病毒的建模研究发现,病毒在棉质衣物上会比较快地失活,甚至,仅乘车通勤后回家,衣物上有传染性的病毒量就可能减少80%之多。
3.衣物纤维的“吸附”作用
衣物的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锁住”病毒和细菌颗粒,让它们不那么容易通过接触转移到人的手上或其他表面。
4.传播效率远低于直接吸入
主流观点认为,与直接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相比,衣物上附着的病原体“生物利用度”要低得多。同样的,新冠病毒的建模研究发现,由衣物上的悬浮颗粒引起的“二次吸入暴露”情况,要比在工作场所的吸入暴露低2到3个数量级,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
![]()
![]()
常见的疾病传播途径
![]()
来源:科普中国
本微信平台由陕西承宽律师事务所陈文龙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如有侵权行为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