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拾遗
01
都说虎毒不食子,
但人恶却弑母。
02
昨天,
一则突破人伦的恶性新闻冲上热搜,
引发了全网的热烈讨论。
看了来龙去脉的我
在床上辗转反侧。
不是没见过人性的恶,
而是没想到人性的恶
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这件事,
还要从23年一场车祸说起。
2023年9月30日夜,
台州椒江某村的路边,
发生了一起严重车祸。
一辆越野车,
将一名中年女子
直接被撞飞到了路边田地里,
随后送医后,
该女子经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法医最终鉴定,
死者徐阿姨,
符合交通损伤致颅脑损伤、
胸部损伤等多发伤死亡。
那时所有人都以为,
这就是一场意外车祸,
直到警方抽丝剥茧,
揭开了令人心寒的真相——
这竟是死者亲儿子卢某某
与两名朋友精心策划的
一场“杀母骗保”案。
03
更令人胆寒的是,
这已不是他们第一次
将魔爪伸向母亲了。
最初让他们滋生恶念的,
是2023年4月的一场事故,
当时徐阿姨,
因一场交通事故住院,
断了两根肋骨,
躺了半个月才下床。
那时,
她获得了一笔32万元的赔偿款,
这本是她的救命钱。
然而这笔钱刚到账,
就被儿子卢某某取走,
用来买手机、
租豪车旅游,
让三个没有稳定收入的年轻人,
在短短数月内挥霍一空。
钱花光了,
尝到了保险金的甜头,
恶魔的念头就开始滋生。
三人开始策划,
再利用卢某某的家人,
制造事故骗保赚钱。
![]()
第一次行动,
是9月的一个夜晚,
卢某某找理由,
骑电动车载母亲出门。
可这位母亲不知道,
儿子手中正握着一根铁钉,
而他的同伙正驾车尾随。
当车辆行至立交桥下,
同伙故意撞上电动车,
在车身摇晃的瞬间,
卢某某将钉子刺向母亲的眼睛。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悲哀,
当时钉子只擦过眼皮,
划了道血痕。
母亲还以为是自己运气不好,
全然未察觉这是儿子的歹意。
行动失败后,
三人中的杨某提出了更极端的方案:
“直接撞死能赔一百多万,
是个赚钱的好生意。”
而令人发指的是,
这个亲生儿子,
竟然点头同意。
三人特意去踩点,
选了那处没监控的地段。
旁边是农田,
夜里没人经过正好“干净”。
9月30日晚,
卢某某骗母亲到了案发地,
杨某某驾车撞击。
她的生命,
就这样在儿子的策划下终结。
直到死亡那一刻,
这位母亲还不知道,
所有“意外”的策划者,
正是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
04
而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
不止母亲,
他的父亲也曾是他们的目标。
九月中旬,
卢某某就找到了父亲,
要求他配合自己弄瞎眼睛
来制造交通事故骗险。
这么离谱的主意,
父亲当然拒绝。
但卢某某和杨某某,
利用家里欠钱这个理由,
对他威逼利诱,
最终这位父亲,
被杨某用树枝戳伤眼球。
不仅是父亲,
连年迈的祖父也曾被列入名单。
他们原本计划是要撞死祖父,
但最终卢某某没忍心——
因为童年时祖父待他极好,
他不忍下手。
于是在祖父与母亲之间,
他选择了撞死母亲......
而更毛骨悚然的是什么?
是卢某某的父亲,
提前知晓儿子会杀死妻子,
却并未阻止。
在徐阿姨遇害前几日,
儿子与同伙在家中说
要开车把徐阿姨撞死骗保,
那时这位父亲听到表示反对,
但最后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
他生气的甩下一句:
“随便你们怎么样都行”,
便转身离去,
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最悲哀的一幕是:
儿子为钱弑母,
朋友冷血策划,
父亲沉默不语,
一个母亲的生命,
就这样在儿子的恶意、
丈夫的沉默、
和扭曲的友情中被活活献祭。
05
整件事中最令人费解的是,
三次骗保的主意,
都是杨某某所出,
但牺牲的始终是卢某某的家人,
而卢某某对此竟然全都应允。
杨某某、卢某某、程某,
三人是初中同学,
从少年时代起,
三个人就整天腻在一起,
杨某某一直是这个小团体的“大哥”。
但他们的关系,
似乎也并不是真的“兄弟”。
初中时,
杨某某就时常打骂卢某某。
成年后,
这段扭曲的关系依然延续。
卢某某和程某更像他的小弟,
他们的钱基本都上交到杨某某那,
日常开销,
出去吃喝玩乐的钱,
基本都是杨某某支付,
而卢某某总是充当司机,
若是开错路或与人抢道,
杨某某便是一记耳光或一拳。
令人寒心的是,
在卢某某心里,
生他养他的母亲,
都不如这个时常殴打他的“大哥”。
而这位母亲死亡时才44岁,
这么年轻生命已经终止,
实在是太可惜。
如今这起案件已经宣判,
杨某某和卢某某是主犯,
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程某是从犯,
犯故意杀人罪,
判处有期徒刑7年。
好兄弟一起杀人,
那也就一起死刑。
但我觉得他们的恶劣程度,
连死刑都是便宜他们了。
06
![]()
这起案件,
若只盯着几个人的恶去批判,
或许太过表面,
我更想聊聊透过这个案件,
折射出背后的几个观点。
第一:
“好圈子”含金量还在上升。
我们总说成年人需要好的圈层,
而孩子其实更需要。
很多小孩并不是一开始就坏透了,
而是被身边的“坏小孩”,
一步步带偏的:
今天跟着逃一次课,
明天跟着撒一次谎,
后天就敢跟着做违法的事。
就像这起案件里的卢某某,
他每天呆在一起的发小杨某,
他们都是早早辍学、
没有工作的混混,
他们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卢某某和他们混到一起,
能有什么出息?
首先唆使他把家里的钱偷出来,
三个人挥霍干净,
然后再唆使他弑母骗保,
一步步把自己送到牢房里面去。
狐朋狗友的杀伤力,
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大。
信不信如果这一次得逞,
他们还会继续骗保杀人?
所以通过这件事,我想对家长说:
别觉得孩子交朋友是自由不该干预,
小孩子还没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跟谁玩得近就容易被谁影响。
“孟母三迁”的道理到现在依然适用。
想说一个我朋友的故事:
他儿子整天跟一群小混混混在一起,
逃课、打架、泡网吧,
家里说破了嘴都没用。
朋友最后狠下心,
等孩子刚成年就送进了部队。
当时他说:
“我太清楚了,
再让他跟那群人待下去,
今天偷钱,明天就敢抢,
最后迟早要进牢房!”
部队的环境
彻底切断了孩子和狐朋狗友的联系:
每天有严格的作息,
要遵从严格的规矩,
没人再撺掇他搞歪门邪道,
两年后孩子回来,
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
自己都看不上曾经的伙伴。
而他曾经许多的伙伴,
已经进局子坐牢,
很难想象他继续混下去会怎么样。
07
第二:
家庭关系的失衡,
很容易养出“废物”孩子。
在后续采访中有个细节,
卢某某的父亲提到:
他们一家的关系并不和睦。
他和妻子关系开始挺好,
后来越来越差,
妻子会情绪激动会骂儿子,
但家庭没有很大的矛盾。
从一些采访细节中,
我们大致可以拼凑出这个家的样子:
首先,
是一个“孤军奋战”的母亲。
在这个家里,
似乎只有母亲还在管教儿子。
会念叨儿子别跟混混来往,
会催他找正经工作,
可这些话,
在已经走上“歪魔邪道”的儿子听来,
全成了唠叨和束缚。
更无力的是,
她没有丈夫的支持,
管教成了她一个人的战斗,
更让儿子把她当成对立面。
其次,
是一个“隐形缺席”的父亲。
这位父亲更像是一个甩手掌柜,
甚至是一个懦弱的旁观者。
儿子挥霍掉妻子的救命钱,
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儿子和同伙
在家商量着如何撞死妻子,
他即便听到了,
也只是争吵几句后,
默许转身离去。
这种性命攸关的大事,
他都能沉默、纵容,
那你还能指望,
他在关键时刻能帮上妻子?
父亲的缺席,
不仅让家庭没了秩序,
更让孩子没了敬畏心。
他从来没学会什么是责任,
什么是底线,
才胆敢对生养自己的母亲下狠手。
当一个家庭中,
母亲成为唯一的管教者,
而父亲选择沉默和逃避时,
这个家庭教育系统就失能了,
最后只会养出了一个,
好吃懒做、盲从恶友的儿子。
08
![]()
第三:
为人父母不能太“软弱”。
这起案件还有个细节:
卢某某家曾因拆迁分到三套房子,
最后全被儿子卖掉挥霍;
三个年轻人没正经工作,
花钱却大手大脚,
没钱了就骗家里人贷款,
连母亲的救命赔偿款,
他都能轻易拿到手。
这些事能成,
说到底是父母太“软弱”,
甚至成了“纵容”。
房子是家里的根基,
售卖过户本该全家慎重决定,
却被22岁的儿子轻易主导;
贷款需要家人配合提供证件,
却没一个人说“不”;
救命钱是母亲的依靠,
却被儿子随意取走挥霍,
也没有得到任何教训和惩罚。
这就像面对一个不断越界的孩子,
家长始终在退让,
最后把孩子的胆子越惯越大,
也把家里的底线越退越低。
有句话说得好:
父母的底线,
就是孩子的行为边界。
爱孩子从不是无底线妥协:
有时甚至要强硬一点,
该立规矩的时候就得立,
该拒绝的时候就得硬气。
要是一开始就让他守住底线,
让孩子知道“有些事绝对不能做”,
或许就不会让他一步步
从挥霍走向弑母的深渊。
每个恶魔的养成,
都不是突然的。
生养孩子,
从来不是靠唠叨和啰嗦就够,
而是要帮他,立三观、辨善恶,
守住对生命的敬畏。
可惜的是,
再严厉的法律惩戒,
也换不回一条母亲的生命;
再深刻的事后反思,
也抵不过提前一步的教育守护。
我们养孩子,是盼他成为一个
有温度、守底线、正直善良的人,
而不是让他一步步沦为欲望的奴隶。
别让一时的纵容,
变成一辈子的悔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