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看似寻常的外交通报,正在太平洋两岸激起巨大涟漪。
韩国庆州,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韩国产业通商部长官金正官举行会谈。官方通报措辞一如既往的平稳务实,但其中一句“推动尽快恢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巨石。
这句话的重量,远超一次双边会晤的常规议题。它意味着一个搁置多年、足以重塑亚洲乃至全球经贸格局的战略项目,正在被中国以清晰而坚定的姿态,重新推至舞台中央。华盛顿的政策分析室内,此刻必然灯火通明。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自贸区”梦碎与梦起
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谈论了十几年,被誉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基石”。然而,这个宏大的蓝图在过去数年,几乎陷入冰封。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安全疑虑,更为关键的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第三方”力量无休止的牵制与干扰,让这项谈判举步维艰。
每当三国领导人展现出靠拢的迹象,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变量”出现:萨德入韩风波、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骤然收紧、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高调推出……一条无形的锁链,紧紧捆绑着东亚经济自主的雄心。
如今,风向变了。中国主动“推动尽快恢复”,不是请求,而是宣告。这是在向两个重要邻国,更是向隔岸观火的某些势力,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亚洲的事务,终归要由亚洲国家自己来谈、来定。外部力量的“离岸平衡”手,伸得太长了。
![]()
产业链的“危”与“机”
王文涛部长特别点出了“中韩产供链合作热线”、“出口管制对话”。这几个专业术语背后,是血淋淋的现实教训。
美国近年来构建的“小院高墙”,强行将科技与产业链政治化、武器化。无论是胁迫韩国加入对华芯片围堵,还是威逼利诱日本在关键材料上设限,都让韩日两国企业切肤之痛。全球市场规则的确定性,被地缘博弈的任意性所取代。
中国是全球最大、最具深度的市场,是绝大多数高端制造业离不开的枢纽。强行“脱钩”的结果,是所有人都流血。中韩之间建立这些紧急沟通机制,本质上是为脆弱的全球产业链装上“安全阀”,防止它被政治操弄彻底炸毁。
恢复中日韩自贸谈判,正是要将这种被动的“危机管控”,升级为主动的“机遇创造”。一个覆盖15亿人口、经济总量超全球五分之一的自由贸易区,所创造的内部市场韧性,将能有效对冲外部逆流。这不再是简单的关税减免,而是构建一个属于东亚的、安全稳定的经济循环体系。
![]()
美国,将作何反应?
中国此举,无异于在华盛顿精心布局的印太棋局中,投下了一枚“关键子”。
美国近年来倾力打造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内容空泛,排他性、对抗性极强,其核心目的就是逼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将中国排除在区域经贸体系之外。然而,中国不搞对抗性集团,而是举起“恢复中日韩自贸谈判”这面更具实质性利益和传统根基的旗帜。
这是一场吸引力与排斥力的正面较量。是选择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区域自贸体系,还是一个充满地缘政治考量的“价值观同盟”?对于讲究实际利益的韩日两国,尤其是其工商界而言,答案不言自明。
华盛顿必然会感到焦虑。它可能会加大力度,在韩日内部寻找代理人,炒作安全议题,试图再次将水搅浑。但时代已经不同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欧洲深陷战争泥潭,美国自身经济问题丛生。韩日两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和确定的增长动力。
![]()
这一次,中国的出手,时机精准,力道沉猛。
东亚合作的列车,曾被强行扳错了道岔,停滞了太久。现在,司机再次握紧方向盘,准备将它驶回原本的轨道。车厢里的其他乘客,是继续观望,还是齐心协力?这考验着区域内各国的政治智慧与战略自主。
世界的重心正在东移。是携手共筑繁荣,还是甘当外部棋局中的一枚“过河卒”?中日韩自贸区的未来,将是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答案。
#亚太瞭望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