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保护尼日利亚基督徒"为由,抛出对这个非洲大国的军事威胁,声称将"火力全开"发动入侵,并已指示所谓"战争部"做好行动准备。
特朗普的威胁绝非临时起意,首要动因是美国在非洲战略支点的"续命"需求。2025年以来,美国在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军事存在遭遇重创:3月尼日尔过渡政府撕毁合作协议,要求美军撤出投资超10亿美元的阿加德兹无人机基地,9月美军完成全部撤离;4月乍得跟进要求撤军,马里、布基纳法索早已转向与俄罗斯合作反恐。在这一背景下,尼日利亚作为非洲人口第一(超2.2亿)、GDP规模最大的国家,成为美国重建西非影响力的关键抓手——以"反恐"名义打开军事缺口,既能重新构建区域军事存在,又能弥补尼日尔撤军后的战略真空。
![]()
除了地缘战略考量,特朗普的表态更暗藏国内政治的算计。尼日利亚基督徒与穆斯林各占人口半数,北部"博科圣地"等武装组织对基督徒的袭击确实存在,欧洲议会数据显示2019-2023年近1.7万尼日利亚基督徒遇害,2025年前7个月丧生人数达7000多人。
但特朗普突然将此升级为军事干预理由,明显是打"宗教牌":其第一任期曾将尼日利亚列为"宗教自由特别关注国家",拜登上台后移除该认定,如今复任后重提此事,既可讨好国内基督教保守选民,又能借"人权议题"攻击民主党对华政策,实现政治支持率的双重收割。能源利益则是更深层的隐性诉求,尼日利亚作为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原油储量超370亿桶,日均产量约180万桶,且40%的石油贸易仍用美元结算,高于俄罗斯、伊朗等国,特朗普试图通过军事施压强化对其资源控制,维系美元在非洲能源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
然而,这场看似强硬的威胁,实则面临三重难以逾越的现实困境。最直接的障碍是尼日利亚已建成的"中械化"国防体系壁垒。尼日利亚陆军16万兵力编有6个作战师,装备VT-4主战坦克、ST-1轮式突击炮等重型装备,其中VT-4坦克在非洲草原地形的实战表现已获验证;空军列装JF-17枭龙战机、翼龙-2和彩虹-4B察打一体无人机,配套AR-1空对地导弹实现精准打击;海军引进056型导弹护卫舰具备近海拦截能力。更关键的是,尼日利亚与中国合作建成猛士装甲车生产线和弹药工厂,70%装备可本土补给,彻底摆脱外部依赖,这样的实力绝非特朗普想象中"软弱的非洲国家"。
美军自身的"治安战"历史教训更注定干预会重蹈覆辙。尼日利亚北部萨赫勒沙漠、东部尼日尔河三角洲沼泽的复杂地形,让"博科圣地"等武装分子得以"打了就跑",在多国边境流窜。美军在尼日尔驻军10余年,投入超10亿美元建无人机基地,却未能遏制恐怖主义,反而让萨赫勒成为"全球恐怖主义重灾区",尼日尔总理曾公开指责美军"坐视袭击无动于衷"。即便动用特种部队和空中力量,美军也难以实现"迅速、残酷、痛快"的目标——尼日利亚空军的翼龙无人机已实现常态化巡逻,对本地地形的熟悉度远胜临时部署的美军。
![]()
美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属国会,总统临时动武需48小时通报且部署不超60天。2025年民调显示,67%民众要求军事行动需国会授权,仅15%支持对外入侵,特朗普绕开国会将引发宪法危机与民意反弹。
特朗普的威胁还将触发连锁国际反应。非洲联盟在2023年尼日尔危机中就明确反对外部干预,此次尼日利亚作为非盟重要成员国,其主权遭侵犯将激活《互不干涉内政宪章》,马里、布基纳法索等国已表态"支持尼日利亚维护主权",俄罗斯Wagner集团在萨赫勒的存在更可能让美军陷入间接对抗。从中美博弈视角看,中国作为尼日利亚主要装备供应国,双方合作已形成战略纽带,美军若打击中械装备将触碰中国核心利益,而中国"中非合作论坛"的对话模式,更会在美国军事干预的反衬下,加速非洲国家"向东看"的趋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