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涧县以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坚持科学育种、绿色养殖、精深加工、多元销售协同发力,大力发展黑牛、黑毛土猪等绿色生态养殖产业,探索走出“龙头企业+科技支撑+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创新经营新路径。
截至目前,清涧县已发展起肉牛、肉猪养殖场1500个,黑毛土猪存栏量达5万头,黑牛存栏量达1.2万头,全县畜牧业每年实现产值4.5亿元,并带动养殖户户均增收约5万元。
![]()
科技引领,智慧牧场示范带动
近日,记者走进清涧万头黑牛智慧牧场看到,现代化的养殖棚和各类智能化设备尽显科技赋能的新气象,饲草料车所到之处,数不清的黑牛齐齐探出头来享用美食。
“牧场现存栏肉牛1万余头,以纯血和牛、安格斯牛两个优良品种为主。”据清涧万头黑牛智慧牧场场长刘国强介绍,2022年,清涧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陕西外经贸国际农业合作有限公司,在当地投资5.4亿元建设占地千余亩的万头黑牛智慧牧场,并从澳洲引进200多头种用纯血和牛作为供体牛、8000多头安格斯牛作为受体牛,运用胚胎工程技术开展工厂化、规模化的种群扩繁。
![]()
值得一提的是,牧场繁育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在胚胎工程、生物育种、营养调控以及精细化养殖等领域深度合作,集成纯血和牛快繁及选种选育核心技术体系。刘国强表示,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建立了OPU(活体采卵)-IVF(体外受精)-ET(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在体内外胚胎生产及移植效率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每年向全国市场生产推广纯血和牛胚胎2万枚以上的能力。
政策赋能,农户共享产业红利
随着智慧牧场产业链的发展,当地农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玉家河刑家沟村养殖户霍延林去年从牧场买回5头怀孕母牛,待牛犊喂养至200斤以上后,智慧牧场以每公斤60元的价格统一回收。同时,他还享受到新建牛舍、母牛购置、饲草补贴等多方面的政策补助。
“去年下了一茬牛犊已被回收,今年又新下一茬,每头能卖12000元,政府还帮我们盖了牛棚和草棚,这牛养得真值。”霍延林说,政府还给能繁母牛购置补助3000元、繁育犊牛回收补助2000元、饲草购置补助1000元,这让他对养殖业充满信心。
为鼓励和引导农户参与绿色生态养殖,清涧县出台《关于加快清涧绿色生态养殖业的实施意见(试行)》,通过多项补助政策扶持畜牧产业。同时对全县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湖羊、黑牛进行惠农保险兜底承保,降低养殖场(户)养殖风险,保障经济利益。
全链发展,生态循环提质增效
在清涧县折家坪镇西马家沟村的山沟沟里,坐落着一排排厂房,厂房之间互相联通,颇具现代化园区规模,远远看去,蔚为壮观。
“这是黑毛土猪养殖基地,养殖场建设的都是联动式标准化猪舍,包括育肥舍、保 育舍、分娩舍等一应俱全,现在存栏母猪2000头,黑毛土猪2万头,年底出栏大概能达到4万头。”清涧县田野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延联介绍说。
![]()
田野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是黑毛土猪规模化养殖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清涧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培育企业。
为提升服务水平,助力全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清涧县组建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团队,畜禽养殖社会化服务团队,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纳畜牧兽医专家、乡村兽医共同参与,推动专业技术人才下沉基层一线,解决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科技兴农提供专业支撑、人才支撑。
“‘十五五’期间,我县将计划新增黑牛3万头、黑毛土猪4万头、家禽3万羽。同时推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靠项目支撑完善产业链建设,落实补助政策,持续推动绿色生态养殖产业稳定发展。“’清涧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贺洁说。
记者 李志东 闫宇涛
编辑 叶蕊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