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继续
秘密录音里的墨镜之后,原来也藏着寻常人的算计与烟火。
但这一份“惊觉”其实并不突然。
这么些年来,我们吃过的瓜还不够多吗?再惊世骇俗的瓜都跌不破眼镜了,除非墨镜。
墨镜给王家卫带来了无尽的神秘感,让人看不清摸不透。墨镜之下是坊间对王家卫的传说:拍戏没有完整剧本;一个镜头拍一天;动不动就戏份全删;演员甚至不知道自己演的是啥;作品总是迟到,却从未让人失望。
这些传说共同塑造了一个艺术殉道者的形象——为了电影,可以不顾一切。
于是神坛上一直有一个戴着墨镜的王。
但几段录音,让这位王走下了神坛。不消说,自媒体中一定有一篇叫《当王家卫走下神坛》的文章:细扒他的过往片段,从各种纪录片中找寻蛛丝马迹,只为证明一点:王家卫的崩塌是注定的事。
谁说不是呢。但原因不是那些蛛丝马迹,而是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神坛,有的只是祭坛。别提什么贵圈,最终都会是花圈。
今天贵圈炸锅,明天贵圈又炸锅,贵圈是卖锅的还是卖炮仗的啊。我看像是卖画的。七段录音,一个多小时,唐嫣、倪妮、陈道明、刘诗诗、金婧等名字鱼贯而出,仿佛一场没有画面的《清明上河图》,只闻其声,却勾勒出圈内人际的沟壑纵横。
当然,最突出的是也是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那位永远戴着墨镜,以神秘莫测著称的大师,在录音中露出了与凡人无异的侧面。
他可以不关心资方,可以不关心票房,更可以不关心演员的戏份,可他却关心人家朋友圈发了多少条,关心人家饭圈对自家艺人台词的争夺,关心演员人设背后的真真假假。
俗人一个。
可谁又不是俗人一个呢?只是我们太需要英雄了,尤其是文化英雄。于是王家卫的墨镜不仅遮住了他的眼睛,更遮住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部分。
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一座神坛,我们应该问,究竟是谁建造了这座神坛?或许正是我们这些需要偶像来寄托理想的看客。
真实的世界里,没有谁能够永远戴着墨镜生活。王家卫之所以成为王家卫,不是因为他不食人间烟火,恰恰是因为他在商业与艺术、个性与妥协之间找到了一条狭窄而独特的路径。
我们都是俗人,认识到所有人都难以免俗,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我们非要期待别人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这次录音风波最讽刺的或许是——它比王家卫的任何一部电影都更接近他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沟通,表象与真实之间的鸿沟,以及在时间中逐渐显露的真相。
当神秘面纱被揭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算计有妥协的活人。这难道不比那个被神化的形象更加有趣吗?
墨镜之后,终究是一双属于人的眼睛。而人,本就是复杂、矛盾且俗气的动物。认识到这一点,或许我们都能活得更轻松些——既不用把别人推上神坛,也不必为他们的“崩塌”而哀叹。
要知道,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俗人创造的奇迹。
上篇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