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00后这一代年轻人长大,一股“断亲潮”也开始兴起。
周围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不愿意回老家,也不愿意走亲戚。
年轻人对待亲情的态度,和老一辈完全不同。
对于老一辈来说,不管是多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要记挂在心里,时不时去串串门。
![]()
而年轻人则是能少走亲戚就少走,最好不走,家族聚会也好几年见不到人影。
面对年轻人的“断亲潮”,许多老一辈都非常不解,认为没人情味,不懂得人情世故。
其实,家族聚会没人愿意来,并不是亲情淡了,而是以下这两个现实原因太扎心。
![]()
第一个原因:亲情PUA
最近,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词,叫做“PUA”。
在心理学中,“PUA”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操控。
“PUA”的全称是“Pick-Up Artist”,原本是一种搭讪的艺术,后来被引申为一种情感操控术。
关键在于,通过贬低对方来确定自己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进行精神上的打压和操控。
![]()
“PUA”广泛存在于两性、职场和亲子关系中,主要体现在认知失调的操控上。
比如,当你明确表达自己不舒服时,对方却否认你的感受,进而开始贬低地说“你太敏感了”。
而当年轻人过年回家时,所面临的便是这样一场亲戚PUA的围剿。
“一个月工资多少?”
“买房买车了吗?”
“怎么还没结婚,小心到时候没人要。”
而且,老一辈对于人生大事,都有一套不容反驳的逻辑。
![]()
每当年轻人反驳上几句时,亲戚们就会说,“我们这可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也在一旁搭腔,“长辈说你几句都不行吗”?
在他们看来,除了铁饭碗的工作之外,其他工作都是鬼混。
而如果老大不小还不结婚,就跟犯了天条一样,一定过得不幸福。
最扎心的是,这些亲戚们不见得有多么关心你的生活,而是强迫你选择和他们一样的人生轨迹。
在部分老一辈眼中,和别人不一样,就是原罪。
而当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亲戚就会隐身,又或者落井下石。
![]()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讲究“亲情至上”。无论亲戚做了多过分的事,只要是一家人,没有和解不了的事。
但对于年轻人而言,只要感觉到不舒服,就会及时止损。
相比起牺牲自己,来满足他人的期待。年轻人更信奉的原则是,谁让我不舒服,我就远离谁。
美国心理学家鲍恩也曾表示,在一段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中,个体能量的损耗,远远大于所获得的温暖。
因此,面对那些只会亲情PUA的亲戚们,年轻人选择了断舍离。
![]()
第二个原因:亲戚的功能变了
许多年轻人也疑惑,为什么老一辈那么喜欢走亲戚呢?
其实,老一辈和年轻一辈对走亲戚的态度不同,主要原因是亲戚的功能不同了。
在过去,经常走亲戚其实是为了能够应对未来需要帮忙的不时之需。
大家都离得近,经常串门互相帮助成为了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方式。
![]()
然而,如今许多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
别说和亲戚拉近感情了,大多数年轻人连亲戚都认不全。
社会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原子化”,指的是社会中的个体围绕着某个核心抱团。
团体之内关系亲密,而团体之外分外疏离。
这也是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社会学研究表明,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超过3公里时,维持关系的成本就会呈指数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走亲戚不再是一种资源共享的行为,而成了一种情绪上的负担,“断亲”无疑成为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
实际上,年轻人“断亲”,并不意味着冷漠,而是追求一种更高效、更舒服的社交方式。
在他们看来,与其过年被一群不认识的亲戚指指点点,不如和朋友们去旅游。
社交的功能,从当初的互相帮助,变成了寻求认同感与归属感。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个体陷入一段不健康的关系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作率会增加。
而当维持一段良性的关系时,体内多巴胺的含量就会上升。
![]()
总而言之,家族聚会没人来,无非就是因为亲情PUA和观念不同两个原因。
那些家族和谐的家庭,往往都是多谈趣事,少打听隐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