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中,有三位范氏姐妹获得了“抗日胜利功勋章”。
她们是有着相同爷爷奶奶的堂姐妹。
更令人惊讶的是,她们的丈夫都是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
她们的名字分别是范景新、范景明、范景阳。
![]()
大姐范景新嫁给了上将王平,二姐范景明嫁给了中将王宗槐,而三妹范景阳嫁给了少将易耀彩。
这样的巧合堪称军中独一份。
回望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命运如何促成了他们这三对传奇的爱情缘分,他们又是如何在抗战岁月中奉献青春的呢?
01
战火岁月中,他们坚定做出选择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全民族抗战爆发。
![]()
(图源网络)
从小就具有反叛精神的范景新,眼看家乡周围烽烟四起,毅然放弃了幼儿师范的学业,全身心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去。
范景新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成了妇女主任。她每天都充满了干劲儿,忙碌起来常常饭顾不得吃,头顾不得梳。
妹妹范景明被姐姐的革命热情感染的同时,也很心疼她,追在姐姐身后想要帮忙。在她的再三请求下,范景新向上级请示,范景明也成了妇救会的成员。
从此,忙碌的身影从一个变成了一双,她们在大后方做群众的开导工作,动员大家积极加入到抗战当中。
不仅如此,她们背后的整个大家庭也都积极加入到抗战当中。
范景新的父亲范成儿做了村动委会第一任主任,二叔范茂如做了交通站站长,五叔范颖高成为了地下党。
妈妈虽然是小脚,不能像他们一样东北西走,但是每天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针线活儿,积极参与。
叔叔家的妹妹范景阳也被家庭氛围感染,央求着要当八路军。后来,她成功通过考核,顺利加入了组织。
凭借着满腔热忱,范氏三姐妹一起投身于抗日战争的烈火硝烟之中。
![]()
随着参加抗战工作的深入,范景新接触到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而最让她觉得与众不同的,就是当时动委会的负责人王平。
王平比范景新的工作热忱更高,甚至经常随身携带一条军毯,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
范景新被王平的有勇有谋深深吸引,而王平的心里也觉得干劲十足的范景新格外不同。同频的两个人很快惺惺相惜起来。见面时,一起探讨工作进展;不见面时,便经常书信往来。
![]()
1939年,王平到河北平山开会,返回途中路过阜平,再次和范景新见面了。两个人深知彼此的追求和向往,仅仅在几个小时内就决定结婚并举行了婚礼。
婚礼结束后,他们几乎没有商量,就一致决定放弃休息,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去。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范景新才出月子不久,便把孩子托给别人照顾,拖着虚弱的身体投入到抗战工作中。王平劝不住妻子,只能是多加嘱托。
生第三个孩子时,正值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范景新深知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热情,如果有人知道她即将生产,势必会又送营养品又来帮忙。
为了不影响周围的老百姓,范景新独自在看瓜的棚子里待产。当时正值雨季,孩子出生后一场暴雨压塌了瓜棚,险些丧命。而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革命热情。
02
铁马征程中,
他们用互敬互谅成就彼此
1941年,晋察冀地区反“扫荡”,范景明临时被调任,开始工作没多久,便迎来了上级妇女主任来检查工作。
令人没想到的是,来人竟然是姐姐范景新。
欣喜之余,范景明也很心疼大姐。毕竟,那时候范景新才生娃两个多月,身体还没有恢复好,负重走路特别辛苦。
范景明二话不说就拿过了姐姐的背包,一路陪在姐姐左右。一忙就忘了时间,等注意到时天已经黑了,来不及返回,她们只得借宿。
范景明这才发现,范景新背包里有一条军毯,是姐姐出发前,姐夫拿给她的。
烽火岁月里,他们都懂得彼此,知道拦不住对方投身革命的热情,只能尽己所能在这些生活细节上关爱彼此。
有了共同追求的伴侣,工作起来都变得更加有干劲儿了。
自己如此,她们也期望妹妹能够迎头赶上。
王宗槐是晋察冀军区出了名的“活字典”。百团大战时,曾凭借出色的记忆写出了晋察冀军区所有营级以上干部的花名册,并且无一疏漏。他不仅抗日工作热情高涨,待人接物也十分负责。
![]()
王宗槐刚刚被调到三分区时,王平和范景新夫妻就注意到了,觉得他和妹妹范景明很合适,便主动出面撮合。
然而,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是很顺利。王宗槐本不抱什么期望,待见到范景明时,他又突然燃起向往,脸也不禁变得通红。
对于这样的王宗槐,范景明印象并不好。直到姐夫王平和她讲述了王宗槐的经历,范景明对他的印象才有所改观。
恋爱时虽然不能时常见面,但王宗槐总能够急范景明之所急,小到如何裁衣服、背柴,大到怎么做好群众工作……这些琐碎的细节,恰如其分地温暖了范景明那颗热情抗战的心,也让两个人越靠越近。
范景明求学阶段不能结婚,王宗槐便一直等她。等到范景明终于毕业了,王宗槐却被调到延安工作。于是,范景明便奔赴千里去完婚。
![]()
婚后,两人像姐姐和姐夫一样,在抗战事业中相互扶持。
日军投降后,王宗槐和范景明受命返回晋察冀根据地,临行要携带一份绝密文件,关乎我军的生死存亡,万万不能落到敌人手里。
他们想了好多办法,放在马鞍里、公文包里都觉得不安全。最后,怀孕几个月的范景明提出,绑在肚子上,这才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了晋察冀军区机关。
回到晋察冀根据地后,王宗槐一直特别忙碌,一度住在办公室里,甚至错过了范景明生孩子。
紧随而来的是解放战争,这时,连范景明也变得异常忙碌。他们不得不把刚刚出生的二女儿送到了老乡家抚养。孩子一岁多了,竟然不会走路,没长牙,也不认识爸爸妈妈。
![]()
心疼不已的范景明没有抱怨,只是默默托人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得知这一消息的王宗槐,为了安慰妻子,赶在解放战争大战之前托人捎了一张照片给范景明。
范景明自然明白王宗槐的内心,随即托人把自己的一张照片捎了回去,让王宗槐安心战斗,自己会等他凯旋。
战争中转、路过家乡时,王宗槐短暂回家探望。他轻轻掏出公文包中妻子的照片,对范景明说:“这次南征北战,我能顺利归来,一个重要原因:我有护身符。”
范景明默而不语,只是在王宗槐再次临行之前,再次郑重其事地把“护身符”送到了王宗槐手上。
生命中最默契的伴侣,或许就是我懂你心之所向,肩上所负,也甘心成为你的助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人生一步一步走向了更高处。
03
生死选择中,
他们因信仰连结得更紧
有两个姐姐做榜样,范景阳的抗战热情也一直很高。
起初,范景阳在白求恩医校求学,专业是司药。因为当时伤员很多,医院住不下,出现了许多休养连队。范景阳还没毕业,就被派去做了实习司药,却没想到,因为偶然一次陪同事去相亲,遇到了自己的姻缘。
相亲过后一个月,领导找到范景阳,说那次相亲的是参谋长易耀彩,对方想要跟她交往。
范景阳考虑到易耀彩是老红军,人也谦和,便答应了。结婚往往是容易的,难题一般都会出现在有了孩子之后。
![]()
范景阳虽然没有忙碌到像二姐范景明那样顾不得孩子,但因为易耀彩经常深入一线,范景阳也要随时带着孩子转移。
范景阳生下第一个孩子才2个月,就经历过一次转移。那一次,鬼子趁虚而入攻击司令部所在地,她带着孩子跟随老乡们一起躲藏,临行还不忘带着易耀彩给她防身用的勃朗宁手枪。
因为孩子爱哭,为了避免大家受牵连,范景阳带着孩子到河对岸去躲藏,还说:万一被鬼子碰上了,头一发子弹打死孩子,第二发子弹让鬼子抵命,第三发子弹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
所幸,一直没见鬼子的踪影,他们平安回到了家。
易耀彩得知后,说:“可喜可贺,我们的儿子闯过了人生第一道难关。”
话虽如此,但易耀彩心里面还是很担心的。几个月后的“反扫荡”,他打定主意要把妻儿带在身边保护。
![]()
马夫薛大哥觉得不妥,又不好直接说。他先是给范景阳挑选了一匹烈性马,而后又故意在马褡子上做了手脚,还让警卫员先行试骑。只见警卫员还没有骑出去多远,就被马扔到了山坡下。
易耀彩一下子明白了薛大哥的用意,改变主意,让妻子跟随北撤的队伍转移。
没想到,那场战争异常惨烈,事后,易耀彩说:“多亏薛大哥,要不是他阻拦,这些坟里,肯定有你。”
经历了这些生死难关,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04
“舍小家,为大家”的伉俪佳话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
从1930年开始,戎马20余年,曾在5个大军区级单位担任过近20年政治主管,又擅长军事的王平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宗槐和姐夫王平同年参加红军,中间还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与指挥过多次华北战场的主要战斗,而后又参加了多次解放西北的战斗。在授衔评级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易耀彩也是1930年加入中国红军,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功赫赫,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范氏三姐妹的烽火征程也随之划上了时代的句号。
他们携手走过的那段血色征程,无疑是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有彼此的相互扶持,也让人生阅历变得更加充盈而丰富。
因为共同的追求和向往,他们走到了一起。舍小家,为大家,成就了一段段伉俪佳话。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时至今日再来感怀先辈的爱情和热血,仍然觉得心潮澎湃。
他们为了国家奉献青春和家庭,值得永远被后人铭记!
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