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关停超6000家!2025年首季再关230家,牙科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关店风暴!
2. 曾经被称为“一口牙顶一辆宝马”的高利润赛道,如今价格断崖式下滑,降幅最高达六成。
3. 一边是消费者终于告别“看牙肉疼”的时代,另一边却是大量诊所关门倒闭,连知名连锁品牌也难逃清算命运。
4. 那个曾被视为稳赚不赔的黄金产业,是否真的走到了拐点?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5. 牙科乱象让患者深受其害
6. 全球口腔医疗市场正迎来一场深度寒冬!
7. 2025年7月30日,被誉为“牙科界苹果”的艾利科技在纳斯达克发布最新财报,当日股价暴跌37%,创下近五年来最低纪录。
8. 对比2021年8月高达737.4美元的历史峰值,这家隐形矫治巨头市值已缩水超过400亿美元。
![]()
9. 曾经掌控全球八成市场的隐适美,目前全球占有率已跌破60%大关。
10. 北美、欧洲与亚洲三大核心区域全面承压,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3%,已是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
11. 巨头尚且举步维艰,国内众多中小型牙科机构更是深陷生存危机。
12. 自2024年起,多地频现口腔门诊突然停业跑路现象,全国范围内约有6000家诊所悄然退出行业。
![]()
13.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又有逾230家机构停止运营。
14. 倒闭潮不仅席卷街边个体户,就连成都欢悦口腔这类区域性连锁品牌也步入破产清算程序,中小机构集中爆雷。
15. 此前大众普遍认为牙科属于躺赢型生意,殊不知光鲜表象之下暗流汹涌,一旦泡沫破裂,问题尽数暴露。
16. 仅2025年就接连曝出两起令人痛心的真实案例。
![]()
17. 7月,哈尔滨一名77岁老人,体内已有五个心脏支架,明显属于高危手术人群。
18. 然而某民营诊所为追求收益,无视患者健康状况,一次性为其拔除12颗牙齿并种植6颗,手术持续长达四小时。
![]()
19. 手术后半小时即出现严重呕血症状,当晚因失血性休克不幸离世。
20. 同年9月,天津一位男士因补牙费用过高,选择花5元网购树脂材料自行操作。
![]()
21. 结果填充物变形发黏,原本的小问题逐渐恶化成复杂病症。
22. 加之其本身患有心脏病,多家医院评估后均表示无法进行后续治疗,陷入既不能根治也无法恢复的困境。
![]()
23. 这些极端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长期存在的价格不透明和收费虚高问题,导致患者对正规机构失去信心,被迫走上冒险之路。
24. 行业内部长期积弊正在反噬整个生态。
![]()
25. 四大顽疾深度剖析
26. 最令患者深恶痛绝的,莫过于牙科领域根深蒂固的四大行业通病,严重损害了公众信任。
27. 首当其冲的是价格欺诈,水深不可测。
28. 单颗常规种植牙本应由医疗服务费、种植体与牙冠三部分构成。
![]()
29. 尽管国家已出台明确收费标准,仍有不少机构阳奉阴违。
30. 国产种植体通过集采后的中选价仅为548至1855元,却被包装成“进口高端”产品,售价飙升至8000元以上。
![]()
31. 韩系种植体进货成本约770到910元,最终打包报价竟能突破1.5万元。
32. 国产全瓷冠采购价仅两三百元,面向患者时却标价三千元起步。
33. 多数消费者难以辨别材质差异,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层层加码的“升级陷阱”。
![]()
34. 比价格虚高更可怕的是“小病大治”。
35. 上海一位80岁老人仅因轻微牙痛,就被建议拔除全部牙齿并重新种植。
![]()
36. 后转诊至公立医院检查发现,实际只需控制牙周炎症即可缓解。
37. 浙江永康一名男子因几颗牙齿松动,被某机构强制拔除23颗,并植入12颗新牙。
![]()
38. 术后第13天突发菌血症引发急性心梗,抢救无效死亡。
39. 第三大问题是预付款沦为“跑路资金”。
![]()
40. 部分机构推出“预存一万八矫正全包”“充值三万享终身维护”等促销方案。
41. 目标直指老年人养老金,收款后不足半年便关门失联。
![]()
42. 上海臻威口腔原股东曾卷走患者预付款高达1500万元,致使大量患者治疗中断,权益无处申诉。
43. 此类预付款常被挪用于盲目扩张或非主业投资,缺乏有效监管,最终风险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
44. 最后一大问题是从业门槛形同虚设。
45. 一些机构仅租用小型门面、购置二手设备便开门接诊,执业医师甚至不具备合法资质。
![]()
46. 所谓“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头衔,竟可通过付费获得。
47. 市场竞争加剧后,“零元种牙”“九十九元补牙”等引流手段层出不穷。
![]()
48. 患者到店后再遭遇层层加价,更有机构采用更换招牌、接力跑路的方式逃避责任。
49. 不仅挤压了合规机构的生存空间,也让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严重受损。
![]()
50. 看牙不再令人望而生畏
51. 幸运的是,政府并未袖手旁观,行业乱象倒逼出系统性改革,政策干预与技术创新正逐步修复信任裂痕。
52. 2023年种植牙集中采购正式落地,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刺破了长期存在的暴利泡沫。
![]()
53. 国家通过带量采购与价格管控机制,大幅压缩中间溢价。
54. 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牙的医疗服务费上限设定为4500元,瑞士士卓曼种植体降至5500-6000元区间。
![]()
55. 韩系品牌甚至推出3999元全包套餐,隐形矫治器价格亦显著回落。
56. 价格透明化后,依赖贴牌加价、虚假宣传的机构迅速失去市场竞争力,加速淘汰出局。
![]()
57. 被清洗的主要是那些存在价格欺诈、过度诊疗行为的经营主体。
58. 失去高额利润支撑后,其高昂的人力与租金成本立刻成为致命短板。
![]()
59. 对普通民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看牙变得可负担。
60. “一口牙换一辆宝马”的荒诞时代已然终结,如今正畸项目也被纳入集采范围,整体费用下降30%至50%。
61. 补牙、牙周治疗等基础服务还可通过医保报销减轻负担。
![]()
62. 新型运营模式也在探索中取得成效。
63. 例如部分诊所推行三阶段付款制:初期支付30%,中期完成付50%,剩余20%于治疗结束后结清。
![]()
64. 北京某机构实施该模式后,客户投诉率下降80%,老客户推荐新客户的比例提升50%。
65. 透明化管理、“中心医院+卫星诊所”的下沉布局日益普及。
![]()
66. 同时,3D打印与AI影像技术广泛应用,3D打印可将义齿制作流程从28道缩减至7道工序,AI辅助实现精准手术规划。
67. 威高、时代天使等国产品牌快速崛起,推动整体行业成本降低,效率持续提升。
![]()
68. 预计到2030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在11%以上。
69. 行业虽在向好发展,但个人就医时仍需保持警惕。
![]()
70. 切勿一次性缴纳大额预付款,优先选择分期支付方式,首期最多不超过三成。
71. 主动了解集采指导价,如国产种植体中选价为548-1855元,若遇高出三倍报价务必提高警觉。
72. 绝对禁止自行网购材料DIY治牙,极易将小问题演变为不可逆损伤。
73. 就诊前可通过国家卫健委官网查询机构及医生执业资格,避免被虚假头衔误导。
74. 治疗全过程中的诊疗方案、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以便维权使用。
75. 国家医保局官网提供参与价格治理承诺的医疗机构名单,就诊前可先行核验。
76. 信任需要时间积累,医疗关系亦如此。
77. 不必焦虑,随着制度完善与技术进步,未来的牙科服务将更加规范、安全、值得信赖。
78. 结语
79. 当定价机制日趋公开,监管体系不断健全,我们正步入一个更理性、更以人为本的医疗环境。
80. 每一次行业的蜕变,往往始于问题的揭露与整治行动,而这场变革的最终受益者,正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
81. 参考文献:1.中国青年网:《满口牙齿拔完,口腔诊所却“跑路”了》 2025-07-25 2.生活日报:《警惕口腔门诊“陷阱”,「徐浦口腔」提醒:正规机构,健康口腔的保障》2024-12-24 3.澎湃新闻:《一天内拔牙12颗又种6颗,77岁老人身亡,老年人看牙全攻略》2025-08-04 4.潇湘晨报:《网购5元树脂补牙口腔如长出“烤年糕”天津老人求医无果引同情,诊所:他本身有疾病》2025-09-0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