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鱼时,留意到鱼贩子经常用黑色塑料袋?背后藏有“猫腻”,快看看
路灯还没全灭,柏油路沾着点夜露的凉,李姨已经提着布袋子往菜市场走。
退休三年,她雷打不动赶五点半的早市 —— 这时候的菜带着水汽,鱼刚从池子里捞出来,鳃还是红的。
水产区永远是市场里最闹的,铁皮桶撞着响,水花溅在水泥地上。
陈哥老远看见李姨,手在水里涮了涮,扯着嗓子喊:“姨,今天花鲈肥,给您留了条两斤多的!”
说着就伸手去扯摊位上堆着的黑色塑料袋。
“等等。” 李姨上前一步,轻轻按住他的手,“今儿用透明袋吧,我想再看看鱼鳃。”
陈哥的手顿在半空,脸上的笑僵了半秒,又很快扯回来:“成,没问题,我这就找。”
这个寻常的早晨,就因为一个塑料袋,多了点说不上来的别扭。
![]()
一、一个塑料袋引发的思考
这事得从三月前说起。
那天孙子吵着要喝鲫鱼汤,李姨特意绕到市场最里头的摊位,挑了条蹦得最欢的鲫鱼。
回家解开黑色塑料袋时,一股腥气比平时重了不少 —— 鱼鳃粘在鳃盖里,不是新鲜的鲜红色,发暗发灰,鱼眼也蒙着层白膜。
她赶紧拎着袋子往市场跑,摊主却拍着胸脯说:“姨,您可是亲眼看着我从池子里捞的,这鱼错不了!”
没人信她的话,李姨心里堵得慌。
从那以后,她再买鱼,总忍不住盯着摊主手里的塑料袋看 —— 不光水产摊,连卖水果的也爱用黑袋子,装樱桃、装葡萄,看着沉甸甸的,可里面的果子新鲜不新鲜,压根看不清。
这黑袋子,就像个小疙瘩,堵在她心里了。
二、黑色塑料袋的三重真相
后来跟陈哥熟了,李姨才慢慢摸清了门道。
首先是为了省点钱。
陈哥蹲在摊位后算账时跟她说,黑塑料袋比透明的便宜三分钱,他一天最少用三百个,算下来能省九块。 一个月就是两百七,够多进两箱小海虾,摊主们都愿意省这个钱。
其次是看着 “稳当”。
有次趁陈哥不忙,李姨拿同一条鱼试了试:装黑袋子里,鱼动得没那么明显,看着 “乖”,顾客不会觉得鱼乱蹦不好抓; 换成透明袋,鱼尾巴一甩能溅出水,虽然看着鲜活,但有时候会吓着怕水的顾客。
最让李姨在意的,是 “藏”。
她后来发现,有些鱼早上没卖完,放了大半天,鳃色慢慢转暗,装黑袋子里,不仔细看根本挑不出来。
不是故意骗,可这一藏,买卖里的那点信任,就淡了。
三、改变从一袋一鱼开始
没想到,这点小心思,真的慢慢变了。
市场里穿蓝马甲的管理员来巡查,李姨跟他们提了一嘴:“用透明袋多好,顾客看得清,买得也放心。”
没几天,几个摊位先试上了厚透明袋 —— 比普通的结实,不容易破,鱼在里面看得清清楚楚。
陈哥是最先换的一批。
有次下小雨,早市的人少了一半,李姨撑着伞往摊位走,裤脚沾了泥。
陈哥老远看见,赶紧从摊位底下扯出块旧塑料布,搭在旁边的铁架子上:“姨,先过来躲躲!”
等李姨站定,他捞起鱼,特意举到雨棚下的亮处:“您看这鳃,红得很,刚从后面池子里捞的。”
说着就套了两层透明袋,“下雨天袋子容易滑,套两层稳当,您拎着也不沾手。”
还有回,李姨买完鱼要走,看见陈哥的手冻得发红,指关节裂了道小口子,还在水里捞鱼。
第二天她特意从家里拿了副旧毛线手套 —— 是以前给老伴织的,尺寸大了点,刚好能套在陈哥手上。
陈哥接的时候笑出了褶:“姨,您这也太贴心了,我这手糙,别给您戴坏了。”
李姨摆摆手:“放着也是放着,你干活能暖和点。”
后来陈哥捞鱼时,总会特意把鱼举起来让顾客看鳃,还教路过的人挑鱼:“看鱼新鲜不,就看鳃和眼,鳃红、眼亮,准没错;要是鳃发暗,再便宜也别要。”
有次收摊,陈哥跟李姨感慨:“以前总觉得省点钱是点钱,现在才明白,顾客信你,比啥都强 —— 你看这换了透明袋,回头客多了不少。”
四、生活里的智慧启示
李姨没觉得自己做了啥大事。
她只是每次买鱼时多问一句 “能用透明袋不”,看见陈哥手冻得裂口子,顺手带副旧手套,没想到慢慢有摊主跟着换透明袋,甚至有卖水果的摊位,也开始用透明袋装草莓、樱桃 —— 有顾客说 “看得见才放心”,摊主们也愿意跟着改。
有次她去买鱼,听见一对小夫妻跟陈哥说:“我们是听同事说的,说你家鱼用透明袋装,新鲜看得见,特意过来的。”
陈哥笑得合不拢嘴,赶紧捞了条活蹦乱跳的鲈鱼:“放心,保证新鲜,我给你们处理干净。”
李姨站在旁边,心里也暖暖的 —— 不是因为自己提了建议,是因为这点小小的改变,真的让买卖变得更实在了。
其实哪有什么大道理,做生意和做人一样,实在点,比啥都强。
你不糊弄顾客,顾客自然愿意找你;你把真心亮出来,别人也会对你真心。
一点小改变,慢慢就成了大变化 —— 就像早市的天,慢慢亮起来,越来越暖。
五、温暖的后续
现在去菜市场,能看见有些摊位挂着红纸牌,上面写着 “透明袋装鱼”。
陈哥的摊位前,纸牌旁边还贴了张便签,是他上小学的儿子写的,歪歪扭扭的字:“新鲜看得见,不糊弄,缺斤短两补双倍。”
这些摊位前,总排着最长的队。
有人是冲着透明袋来的,有人是冲着这份实在来的 —— 有个老太太每次都绕远路来陈哥这买鱼,说 “在这买鱼放心,不用怕被蒙”。
陈哥的生意比以前好太多,有时候早市不到八点,鱼就卖得差不多了。
上个月市场评 “诚信示范摊”,这个以前没怎么被注意的菜市场,居然评上了。
管理员给李姨送了张感谢信,她叠起来放抽屉里,跟邻居说:“都是摊主们实在,我没帮啥忙 —— 就是多说了几句话,多递了副手套。”
李姨现在买鱼,还是提个布袋子。
有时候遇上有人纠结用黑袋还是透明袋,她会随口说一句 “透明袋看着清楚,买着也放心”,有人听,有人不听,她也不较真。
偶尔下雨天,她还会在陈哥的摊位旁躲会儿雨,看他给顾客捞鱼、杀鱼,听他跟顾客唠两句家常,就像看自家孩子似的。
日子嘛,改变都是慢慢的,跟鱼在水里游似的,急不得。
只要心里亮堂,不管用啥袋子,都能买着放心的东西,也能活出踏实的滋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