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天,乌克兰的风刚带点凉意,一条新闻就炸了锅。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记者会上甩了句“重大进展”,没头没尾的,但谁都知道他说的是俄乌那事儿。
这话说完,白宫又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外交斡旋还在弄”,可架不住全世界的媒体都闻着味儿来了。
这消息就像在闷葫芦里点了根火柴,不算惊天动地,但足够让人心头一动。
毕竟这仗都打了三年多,早从一开始的轰轰烈烈,变成后来的磨磨唧唧,连看新闻的人都快审美疲劳了。
本来想只说2025年的这波信号,后来发现不往前捋捋,大家可能看不懂这信号有多金贵。
2022年2月24号,俄罗斯那边宣布要搞“特别军事行动”,这话一出来,全世界都愣了。
那会儿乌克兰东部的雪还没化呢,炮声就裹着雪粒子飘了出来。
![]()
刚开始的几个月,战线变得比翻书还快,俄罗斯军队从北边东边一起冲,基辅的夜空都被炮火照亮过,哈尔科夫的街头也留下不少残墙断壁。
全球媒体那会儿跟抢新闻似的,每天都报“谁又往前推了几公里”,搞得跟看马拉松直播似的。
可谁都没料到,这马拉松压根没终点线,到了2022年底,局势就定住了。
俄罗斯把顿巴斯地区的防线扎牢了,乌克兰也抢回了几个城市,两边就这么卡住了。
![]()
西方那边倒是喊得挺响,美国、英国、波兰轮流送援助,北约开会时“支持到底”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但喊归喊,欧洲人的眉头却越皱越紧,能源价格蹭蹭涨,通胀压得人喘不过气,不少人私下里就嘀咕: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2023年春天,乌克兰搞了次大反攻,国际舆论又热闹了一阵。
坦克、导弹、无人机这些家伙事儿天天上新闻,可打了半天,谁都没占到多大便宜。
![]()
泥泞的战壕成了双方的噩梦,补给线长得能绕好几圈,彭博社那些媒体干脆用“拉锯”俩字形容,这词听着轻,实际比拔牙还疼,双方都在那硬扛,到了2024年,这仗就更没看头了。
全球的注意力都被别的事勾走了,俄乌冲突的新闻时长被一砍再砍,跟没人追的老电视剧似的。
美国国会为了援助法案吵来吵去,欧洲内部也分裂了,有的国家想继续帮,有的实在扛不住经济压力。
战场也没了大动静,就剩无人机和防空系统偶尔交火,战线稳得跟钉死了似的,法新社说“各方政治耐心正在消耗”,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
2025年10月万斯那话一出来,大家才突然发现,风向早悄悄变了,其实早在2024年下半年,各种“非正式接触”的消息就没断过。
土耳其、沙特、瑞士都跳出来说愿意当中间人,沙特还办了个“吉达和平会议”,虽然俄罗斯没去,但也算把谈判的桌子先摆上了。
俄乌双方的口气也软了不少,泽连斯基2025年初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还在说“和平得讲安全”,但那硬邦邦的语气没了。
后来他在欧洲安全会议上更直接,说“战争不能永远拖下去”,这话在基辅被解读成“要变通了”。
俄罗斯那边也放了话,2025年2月的声明里说“不会拒绝任何建设性方案”,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还提了一嘴“西方承认现有现实就能谈安全框架”,比以前的强硬态度温和太多。
俄罗斯的媒体变化更明显,以前天天播前线画面,现在全是经济重建的内容,黄金和卢布的走势成了热门话题。
很显然,俄方是想把老百姓的注意力从战争转到过日子上,毕竟打了三年,军费花了多少先不说,人心早就累了。
乌克兰那边的挑战更实在,基础设施坏了没人修,不少人都跑国外去了,欧洲的援助虽然没断,但给得越来越谨慎。
![]()
布鲁塞尔开会时,有官员直接说“钱快不够用了”。
不过话说回来,乌克兰人也挺能扛,CNN记者拍到基辅地铁里,音乐家在弹琴,小孩在画画,那股子韧性不是装出来的。
美欧的态度转变更有意思,美国新换的团队把万斯推到前面发声,CNN分析得挺直白:他们需要一场外交突破,不然国内选民的怨气压不住。
战争新闻早就没法拉选票了,反而会惹麻烦,推动和谈成了最划算的选择。
![]()
万斯私下里没少跟欧盟和中东的中间人接触,虽然没公开说,但各方的动作都对上了节奏,欧洲那边更是急着结束战争。
德国法国的领导人说话都变了调,不再喊“军事胜利”,转而说“要在正义基础上求和平”。
《卫报》写了句妙话:“欧洲的冬天比战场更冷。
”这话真没夸张,能源成本和通胀压得欧洲人喘不过气,老百姓早就不想听“援助”俩字了,就想听到“结束”。
![]()
国际社会也没闲着,中国的立场一直没动过,从始至终都在呼吁“停火止战,政治解决”,2023年发的《中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被各方反复引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24年底也说了句实话:“世界不能长期处于战争疲劳状态。
”连联合国开发署和世界银行都开始算重建账了,说乌克兰重建得花上万亿美元,虽然数字吓人,但也说明大家都在为“战后”做打算。
其实这一切转变都不意外,俄乌双方打了三年,乌克兰毁了不少家当,人口也少了,俄罗斯顶着制裁搞重建,日子也不好过。
![]()
半岛电视台说“这场战争,输赢都太贵”,这话一点不假。
美欧也耗不起,美国要顾选举和财政,欧洲要救经济,再打下去对谁都没好处。
现在的情况是,没人敢打包票哪天能正式签停火协议,但各方都在往谈判桌那边靠。
基辅的街头,电车照开,咖啡馆里坐满了人,大家习惯了警报,也学会了忽略它;俄罗斯的经济数据慢慢回升,卢布也稳了,大家更关心怎么把日子过好。
![]()
新闻里的前线报道越来越少,评论分析越来越多,连CNN都写“停火可能不会来得轰烈,它可能只是悄悄地开始”。
我觉得这样挺好,战争这东西,从来都不是靠谁打赢的,而是靠谁先明白“再打下去没意思”。
2025年的这个秋天,乌克兰的风虽然凉,但和平的味道是真的飘过来了,不管后续谈判会有多曲折,至少大家都不再盯着战场,而是开始琢磨怎么好好过日子。
这大概就是最实在的和平信号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