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无极县大陈镇高陵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身着迷彩服穿梭在葱垄间,雪亮的葱白破土而出,收割机与装葱车的轰鸣交织成丰收的乐章。“今年10亩葱收了13万斤,能卖到7万元呢!”葱农老梁擦着额头汗珠,笑意挂满脸庞。
作为拥有近200年种植历史的“贡葱乡”,高陵村曾面临农户分散种植、技术标准不统一、市场议价能力弱等难题。近年来,无极县持续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党支部牵头制定并细化了《高陵大葱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将其分解为28项可操作性强的生产标准,从育苗、移栽、管护到采收,全程严把“四关”——技术关、质量关、绿色关、效益关,推动大葱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协同发展。2022年,该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高陵大葱” 拿下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我们村的党员技术骨干实行分片包户制度,连浇水时间都做到精准指导。”高陵村党支部书记于青永指着田间的标准化标识牌介绍。今年,县里新建了3处标准化育苗基地,全面推广节水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带动6000余户种植户实现亩均增收7000元,总产量突破13万吨,总产值达到1.3亿元。在高陵村大葱集散中心,来自山西的客商刘先生正指挥工人加紧装车:“高陵大葱辣味足、葱白长、耐储存,我们年年都来,一拉就是几百吨。”
产业的兴旺,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在合作社捆葱,一天能挣15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村民小张的一番话,道出了众多务工群众的心声。如今,“高陵大葱”不仅牢牢站稳京津冀市场,村党支部还积极牵头拓展电商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直播间,让优质“高陵贡葱”直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建设大葱深加工车间,让眼前的‘葱香’真正变成村民致富的‘长久香’。”在于青永的蓝图中,大葱产业正朝着品牌化、标准化、全链条化的方向稳步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记者 杜倩倩 通讯员 何阳阳 龙尧)
(石家庄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