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住一个村子,今天你帮我掰包谷,明天我帮你打谷子,亲戚越走越亲;现在住各自的城市,一年见不了一面,微信聊天只剩“在吗”“最近还好吗”——空间的距离,真的能隔断血浓于水的亲情吗?
“断亲潮”的背后,是人心的疏远还是现实的逼迫?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网友发文回忆,小时候过年最盼着跟着父母走亲戚拜年。那时物质条件有限,礼品不过是白糖、糖果之类,可平时难得一见的鸡鸭鱼肉、零食饮料,只有过年才能解馋,外出打工的长辈还会带来稀罕吃食。
亲戚们多住同村或邻村,长辈们围坐闲聊,孩子们就漫山遍野跑着玩,打弹珠、跳皮筋、抓泥鳅,好不热闹。那时大家虽不富裕,却互帮互助,农忙时一起打谷子、掰包谷,感情格外真切。
如今经济好了,亲戚关系却渐渐变淡。拜年成了任务,群发一条短信便算完事,多数远亲能免则免。大家纷纷搬去城里,有的甚至定居外地,见面次数越来越少。年轻人聚会时手机不离手,即便碰面也难有共同话题,孩子们更是隔得远便少见,见面只剩客气招呼。
网友感慨,这份亲戚情谊全靠老一辈维系,倘若父母不在了,许多亲戚恐怕就再也不往来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代际断层:老一辈的退场带走了关系的桥梁
老一辈是亲戚关系的“情感粘合剂”,他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变迁,维系着家族网络的完整。 “父母在的时候还能靠着老一辈维持关系”,道破了亲戚关系的核心密码——很多时候,我们维系的不是与同辈亲戚的情感,而是对父母的尊重与对家族传统的延续。
当老一辈逐渐离去,这座连接不同家庭、不同代际的桥梁便轰然倒塌。年轻一代没有了维系关系的“义务感”,也缺乏与同辈亲戚主动联结的动力。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重要的是,老一辈的生活经验、家族记忆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消失,年轻一代对家族的归属感大幅弱化。没有了共同的家族叙事,亲戚关系便失去了精神内核,“断亲”成为代际交替中无法逆转的趋势。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
太有共鸣了!小时候盼着过年串亲戚,现在却怕走亲戚的尴尬。没有共同话题、捧着手机沉默,明明是亲人却像陌生人。是我们变懒了,还是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没精力再维系这些“非必要”的亲情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