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的皇冠要掉了!
![]()
化工巨头巴斯夫在老家德国巨亏数十亿,引以为傲的一体化生产模式,因为缺能源、被官僚流程卡脖子,快玩不转了。
可另一边,它却砸下历史最高投资,在中国湛江复制并升级了一个核心基地。
这哪儿是简单搬家?分明是全球工业重心往中国挪的大信号!
![]()
先说说巴斯夫的一体化模式有多牛,以前在德国路德维希港,它把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像乐高一样拼在一块儿,成本压到最低、效率提到最高,一度是德国制造的招牌。
可现在在德国,这套模式彻底歇菜了。
![]()
罪魁祸首是能源,德国断了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后,巴斯夫的能源成本一下涨了30%。
要知道,天然气对化工行业来说,既是燃料又是原料,这一涨价路德维希港基地直接从赚钱机器变成亏损大户,还创下建厂以来的亏损纪录。
更糟的是德国的官僚主义,88%的企业都吐槽德国审批流程太长,据算这种低效率每年让德国经济少赚1460亿欧元!
![]()
巴斯夫的一体化靠效率吃饭,被这些流程拖后腿,优势全没了。
不光巴斯夫,整个德国工业都在掉链子,大众要在德国减产、关工厂,博世、大陆这些零部件巨头也大规模裁员,四成化工企业愁订单,2009年以来最严重的破产潮要来了。
可在中国湛江,巴斯夫的一体化模式却活过来了,还升级了!
![]()
首先是市场近,湛江挨着珠三角、长三角,汽车、电子产业需要大量化工新材料,还有1.5亿人的消费市场,生产线旁边就是客户,比为全球生产效率高多了。
中国还给了完美的配套,湛江有深水港,进口原料成本低,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找个螺丝钉、阀门都快得很,这正是一体化需要的协同效率。
![]()
更牛的是政府效率,湛江基地的一个装置比计划提前交付,跟德国的慢审批形成鲜明对比。
能源方面更戏剧性,德国缺能源,中国却给了未来方案,湛江基地今年就要100%用可再生能源电,还能循环利用工艺尾气,碳排放直接减50%,这哪儿是复制?
![]()
简直是给一体化模式搞了次绿色革命!
巴斯夫来中国不是简单搬生产线,是把核心技术和研发都带来了,像埃克森美孚把北美以外唯一的聚丙烯中试装置从美国迁到惠州。
巴斯夫更彻底,把德国一体化的核心体系全搬到湛江,目标很明确:帮中国填补半导体封装材料、高性能聚烯烃这些高端领域的空白,深度嵌入中国产业链。
![]()
这么拼就是因为到2030年,中国化工市场要占全球近50%,这么大的蛋糕,谁都不想错过,巴斯夫在湛江建基地,不是避险,是看准了全球工业重心东移,提前布局。
回头看,二战后没实施的摩根索计划想毁德国工业,没想到几十年后,德国自己的能源政策和官僚问题,倒让工业受了重创。
![]()
这也提醒大家,国家的竞争力,不是靠口号,是靠稳定的能源、完整的产业链、高效的环境和大市场。
中国靠科技、产业、金融联动,接住了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红利,这也给其他国家指了条明路,想在未来立足,得把产业需要的基础打好!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