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砸8000亿搞核电,AI太耗电逼的,能源成了新战场
最近美国那边着急起来,他们计划拿出8000亿美元修建很多核电站,这些电不是给普通家庭使用,而是专门供应给AI数据中心,你可能不清楚,现在问一次人工智能问题消耗的电量,够你家灯泡连续亮上好几天,像亚马逊这样的大公司,电网已经承受不了用电压力,开始对供电进行限制了,企业自己发电慢慢变成不得不做的事。
![]()
他们想出一个新办法,叫“核能充电宝”,就是那种小型反应堆,直接放在数据中心旁边,插上就能供电,还计划建造海上浮动核电站,漂浮在沿海地区,哪里需要电力就开到哪里,这和过去建设大型发电厂的方式不同,现在更注重快速、小巧和灵活,由于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分布比较分散,传统电网跟不上需求,只能依靠这类移动电源来解决问题。
![]()
科技公司开始行动起来,微软在爱达荷州悄悄测试微型核反应堆,谷歌与伙伴合作开发高温气冷堆,这些企业过去只是购买电力,现在亲自投入发电,这显示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不仅涉及芯片速度的较量,还关乎谁能提供更稳定、更便宜的电力,掌握能源控制权的企业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占据领先位置。
美国高层这个计划考虑得比较长远,他们想沿用之前在芯片领域用过的方法——通过控制供应链来掌握主导权,以前是用EDA软件和光刻机,现在想换成核电站这个方向,俄罗斯方面有人提到,电力的重要性甚至比算法和计算能力更关键,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绝对,但仔细想想也有一定道理。
![]()
这让我想到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那时候美国也被迫开始搞能源独立,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中国走的是特高压加风电光伏储能的路线,美国选的却是核能孤岛模式,这不是技术谁更先进的问题,而是由制度和电网结构决定的,欧盟不敢跟上这条路线,日本也担心福岛事件重演,大家都卡在政治和心理这一关。
最近美国国会推动《AI能源保障法案》,想要简化核电项目的审批流程,甚至考虑跳过环保评估环节,而中国政府发布文件提出绿色电力优先供应人工智能领域,这两个国家的做法虽然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掌握主导权,关键就看谁能先解决电力供应的难题,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最终结果还远未可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