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石头楼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作为东北电力大学礼堂、档案馆、教室等使用。它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佳作,也是吉林省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端之地。今天,让我们走进东北电力大学,触摸石头楼群的百年肌理,感受这座建筑瑰宝里的精神传承。
眼前这三座呈“品”字形的石砌建筑,便是东北电力大学石头楼群。它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留学归国后的首件作品,现已被《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建筑史图说》等多部权威著作收录。它以石材的厚重感承载历史记忆,以几何的简洁性回应现代需求,以传统的符号化延续文化基因,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
石头楼群始建于1929年,建成于1931年。当时,时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政府主席的张作相,在此创办了吉林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吉林省立大学,填补了上世纪30年代前吉林大地上没有高校的空白。
近百年来,它既是建筑艺术载体,更是育人初心的见证者。在此址办学的机构多有变更。战争年代,它是坚守爱国初心的育人阵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电力人才培育“摇篮”,为国家电力事业播下首批“种子”人才。每块砖石,都镌刻着东电人“守教育初心、担时代责任”的开端。楼内的石头楼群图文展,全面展现了石头楼群设计建造至今近百年的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青年学子常驻足于老照片前,了解先辈攻坚克难的故事,将“电力报国”的种子深埋心底。
虽历经岁月变迁,建筑依然坚固如初。如今的石头楼群,既是东北电力大学收录校史记忆的“活化石”,也是承载青年实践的“新平台”。东、西石头楼的教室与自习室里,学子伏案上课、自习,在留存校史印记的空间里专注求知。主楼礼堂开展的文化大讲堂、行业专家学术讲座、红色主题教育、创新竞赛等活动,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的同时,碰撞创新思维。
从一座建筑的百年坚守,到校楼协同的育人实践,再到青年学子的使命传承,东北电力大学石头楼群的“弦歌”从未停歇。振兴中华的信念、电力报国的初心,在新时代的青年群体中持续回响,成为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楠 于兴洺
张欣如
来源:吉林市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