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件有限,也可创造条件
计划一场去广西的即兴出行,理由可以有很多:刷屏朋友圈的山水光影,舌尖上惦记的那碗螺蛳粉,或者只想找个地方“躺平”在风景里。
然而,当你兴冲冲地打开购票软件,试图复制一份“说走就走”的潇洒时,却愕然发现:通往这个旅游热土的空中通道,远比想象中要曲折和冷清。
广西现有8座民用机场,包括南宁吴圩、桂林两江等国际机场,以及柳州、北海、百色等支线机场。南宁和桂林是主要航空枢纽,承担着大部分旅客和货运任务;支线机场则服务地方经济与旅游发展。
但即便是广西的“龙头”——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也难掩增长焦虑。
新航季航班计划量同比增长32%,T3航站楼正火热建设中,预计2027年完工后年吞吐量可达3400万人次。
然而,客流却在下滑:2025年1月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8.8%,一季度累计311万人次,同比下滑15.4%。
军民合用的特殊属性,让南宁机场的运力受限,延误与取消时有发生;第二跑道虽已启动,但军民航分离短期难实现。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则稳居广西第二,2024年全国排名第49位,凭借山水风光吸引中外旅客,却也被“季节性波动”掣肘。
![]()
![]()
更下沉的柳州、梧州、河池机场,则陷入“有机场、无航班”的尴尬——部分每周仅十余个航班,甚至一度归零。
![]()
![]()
为什么一边人流熙攘,一边航班稀疏?
广西地形多山,气候复杂,不少机场是“削山填谷”造出来的。
被誉为“航空母舰”的河池金城江机场便是其中之一。为修建它,施工团队削平65座山头、填平23道沟壑,才在群山间开出一块平地,如今却暂时“休眠”。
![]()
梧州西江机场的境况同样令人唏嘘:曾有直飞上海、三亚、重庆等航线,如今仅保留北京线。
![]()
![]()
当地官方解释称,出于安全原因,部分航线不得不暂停。
![]()
但真正改变广西天空的,却是地面的高铁。南广、贵广、柳南、衡柳……几乎织满全区的铁路网,让高铁成为中短途出行首选。
以南宁至重庆为例:飞机仅需1小时多,但加上提前候机、延误等不确定因素,总耗时与高铁相差无几。
![]()
而高铁4-6小时准点可达、班次频繁、直抵市区,“性价比”完胜航空。
![]()
结果是:高铁让出行更方便,也让天空更安静。
加上除了南宁、桂林,广西其他地级市产业体量小、人口有限,航空客源难以支撑。
部分机场靠财政补贴维持,一旦补贴减少或航司撤航,机场便陷入“有场无机”的困境。
不过,同为多山省份,贵州的航空发展明显较广西更为活跃。
贵州境内已建有多座机场,目前毕节飞雄机场和黎平机场暂时停航,其余支线机场航班有限,主要依托本土航司多彩贵州航空的省内“支线串飞”维持运营。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作为贵州省的核心航空枢纽,2024年旅客吞吐量达2231.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60%。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已成为带动全省航空发展的“发动机”。
遵义茅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50万人次;兴义机场、遵义新舟机场也均超过130万人次。
其他如铜仁凤凰、六盘水月照、安顺黄果树、凯里黄平等支线机场,虽航班有限,却依靠旺季包机或“支支串飞”模式保持运营。
德江机场预计于年底建成投用,将成为新的山顶“空中航母”,进一步完善全省航空网络。
贵州能在复杂地形下保持活力,关键在于:
本土航司:多彩贵州航空串飞支线机场,形成内部循环;
旅游支撑:茅台、红色文化、喀斯特地貌带来源源客流;
枢纽协同:贵阳集中辐射,支线互联互补,提高效率。
所以,同样是多山地,广西的机场愈发冷清,贵州却能稳住热度。背后不仅是地形与交通差异,更是航空战略与产业协同的结果。
当高铁在地面织出“黄金通道”,天空的航线更需要找到新的逻辑——不是比速度,而是比链接、比体验、比策略。
或许有一天,当游客再次打开购票软件时,能看到的不止是“飞不起来”的困境,而是更灵活协同的出行方式。那时,广西的天空,也许会重新热闹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