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3年前,是他将唐朝酒桌上的“裁判官”运回了镇江博物馆

0
分享至

■ 摘要

记者的一次邂逅和不懈追访,揭开了43年前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在我市丁卯桥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筒、酒令筹,当年竟然是以这样“步步惊心”的简陋方式,被运回镇江博物馆。

日前,在镇江博物馆举办的“数见苏韵”环省行巡展中,1982年在我市丁卯桥出土、由镇江博物馆收藏的1000多岁的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筒、酒令筹,作为本次展览的重磅文物惊艳登场,吸引全国各地赶来的粉丝拍照打卡。据了解,全国有195件(套)宝贝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其中江苏仅有11件(套),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筒、酒令筹正是其中一套。


图片说明:杨志贵在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筒、酒令筹前与之合影(镇博供图)

撤展前邂逅“神秘”嘉宾

3月26日上午9:30,是环省行巡展镇江博物馆站撤展的前一天,镇江博物馆邀请了8位本馆的退休同志走进展厅参观。记者注意到,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在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筒、酒令筹展品前与之合影后,依旧久久伫立,胸中起伏似有万千感慨。老先生的神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通过进一步打探,竟意外得知,这位老先生名叫杨志贵,正是当年镇江博物馆里最早一睹“镇馆之宝”真身,并“一路惊心”,将它从文物窖藏出土处押运回馆的亲历者。

经过多方联系沟通,杨志贵老先生答应了记者采访的请求。见面后,他慷慨分享了近半个世纪前,如何将这件国宝运回镇江博物馆曲折难忘的经历。


展厅实拍(图:笪伟)


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部分)(图:笪伟)

从裱画店学徒到镇博专职修复员

“我是1942年3月生人,1962年从职业学校毕业后,就进了镇江一家私营的裱画店当学徒,师父见我天资不错,也肯用心学习,就手把手教我古画修复和装裱手艺。之后,师父让我当了店里的负责人,和十几个裱画师一起经营这个店。”杨志贵精神矍铄地说起了当年的经历。

由于当年的杨志贵装裱手艺出众,当时的镇江博物馆每年都会送一些亟待修复的字画请他抢救。这对镇江博物馆和杨志贵的裱画店,都是不小的压力。如何既能做到“字画不出馆”,又能完美修复。镇江博物馆的领导们商量,“字画不动,人动。”不如把这名手艺高超的裱画师招到馆里上班吧。

几番上门,杨志贵被馆里的诚意打动,1981年6月,39岁的他放弃了生意很不错的裱画店,来到了镇江博物馆,成为一名书画专职修复人员。


杨志贵年轻时和孩子在南博的合影。(杨远辉 供图)

临时受命取文物

1982年元旦,本是放假的一天,可杨志贵并没有休息,照常来到馆里上班,他记挂着手头没修复完的字画。下午4点多,时任镇江博物馆副馆长的宋婕赶到馆里,见到杨志贵就着急地对他说:“丁卯桥发现了文物,今天刚巧放假,这会儿没有人。你去把它们取回来!”杨志贵一听这话,赶忙把案板上的画保护好,连声答应:“我马上去!我马上去!”

背上一只布包,杨志贵骑上自行车就往丁卯桥赶。“那时候是冬天,等我赶到,天已经黑了。”他站在丁卯桥上,四处张望,远处有微弱的灯光,隐约看见有人头攒动。杨志贵连忙赶了过去。工地负责人见镇江博物馆来了工作人员,将他带进其中一间屋子。推开门,只见地上有一大堆泥块,里面隐约露出些许微光,“我看见个筷子形状的,猜想这些肯定是银器!有价值的!”杨志贵欣喜万分。


杨志贵在家中接受记者专访(图:笪伟)

“板车”拉“国宝”:笑中带泪的回忆

“能不能找两个人,弄个板车把这些送到博物馆?”杨志贵问。

“没有!天都黑了,工人都要下班了!”工头连连摆手。

“今天不把这些东西送走,我就不能离开!而且你们也要派两个人在这里值班过夜!大家都不得下班!”杨志贵斩钉截铁地说。

一听这话,工头愣住了。

“帮帮忙,送到博物馆去吧,送到了,请你们下馆子!哪个肯?”杨志贵灵机一动。

一听这话,4名工人立即举手。

于是,杨志贵带着这几名工人,小心翼翼,把地上这一大堆包裹着泥巴的文物,一捧一捧往板车上放,一下子足足装了两车。工人们牵着、推着这两辆板车,一步一步朝着镇江博物馆走去。杨志贵跟在后面,死死盯着。他拎着布包,板车上哪怕颠掉下来一粒指甲盖大小的泥巴,也赶紧捡起来,放进包里装好,“我就怕泥里面万一裹着器物,不捡起来就丢掉了。”走到镇江博物馆附近,远远就看到时任镇江博物馆馆长的陆九皋已经站在馆门口的坡子下面等着了。一看见文物顺利运回来了,陆九皋欣喜地发出命令:“开仓库!”

沿着坡子,两板车的出土物件用竹筐一趟一趟地抬进了库房,杨志贵站在板车后面等着,生怕有遗漏,等最后一件也搬了进去,他又把一直拎在手上捡拾掉落泥巴的布包也交给了库房,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说话算话,馆里总务处的负责同志,让我带着4名拉板车的师傅,当天晚上就在大西路宴春酒楼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后,我还在柜台拿了两瓶酒送给了拉板车的师傅。”

“后来,陆九皋馆长听说了我找板车拉回‘国宝’的经过,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很好,你很会办事!’”说到这里,杨志贵老先生眼睛亮晶晶的,开心地鼓起了掌。

板车拉回的“丁卯桥窖藏”震惊中外

后经清洗,发现这批文物共计950余件,重约55公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件文物重器——“论语玉烛酒令筹筒”,而那950余件文物就是后来被称为唐代“三大金银器窖藏”之一的“丁卯桥窖藏”。

“因为是我接回来的,后来,我也经常去看看同事们把它们修复得怎样了。”杨志贵自豪地说:“最初保管它们的囊匣也是我亲手做的,用三合板、泡沫、海绵和布,根据它们的尺寸,每一件都有单独的囊匣。”


游客欣赏国宝级文物(图:笪伟)

如今,镇江博物馆的金银器展厅里,展出的那套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筒、酒令筹是复制品,讲解员经常会把它们的故事讲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听:“这套镇江丁卯桥出土的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筒、酒令筹,是一件堪称‘天花板’的唐代酒令器具,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醉折花枝作酒筹,唐代的酒令艺术盛行,筹令尤为特别。整件器物造型精美,底座的神龟是道家的祥瑞之物,象征长寿,筒身如燃烧的金蜡烛,上面铭刻有‘论语玉烛’四个字。《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玉烛’则代表着四时和顺。打开酒筹筒盖,里面有50根银制的酒筹,每根都刻有《论语》的语句和饮酒的方法。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客五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贵客们同饮半杯酒;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放’,‘放’则大家都不用喝。这件酒具集颜值和内涵于一身,既庄重又诙谐。让我们得以在千年之后一窥唐代饮酒行令的欢乐祥和,感受大唐盛世的灿烂与繁华。”


图片说明:线描图(镇博提供)

和国宝的命运相连,他觉得这辈子很值

43载,青丝变银发,杨志贵将青春奉献给了文博事业,如今83岁的他见到当年亲手运回馆的国宝怎能不感慨万千。采访中,他也聊到,曾有朋友打趣地说过他:“两板车,几百件文物呢,你怎么一点也没动过心呀?”杨志贵总是很严肃地回答:“讲这话,没有道理!在博物馆工作,更要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一点不能搭浆!完完整整地把文物运回馆里,现在能给这么多人欣赏,是镇江的骄傲,也是我这个镇江人这辈子很值得的一件事!”(全媒体记者 笪伟)

记者短评

它,一眼望千年

□ 笪伟

全国的1/195,江苏的1/11,这件浓缩着大唐物阜文兴、诗酒风流的珍贵文物,诉说着镇江古韵中的典雅、灵动和豪情。

它,一眼望千年。

它也许见过酒酣耳热逸兴遄飞的李白,听过苍苍竹林寺的“杳杳钟声晚”。其后,它甚至登上过“满眼风光北固楼”,走入了书香四溢的“梦溪园”……

沧桑巨变,白驹过隙。

战火?乱世?是什么样的遭遇,让它隐匿于地长年静默,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所知道的是,当它再次睁开眼,它见到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见到了温饱、小康之后持续升温的本土“文化热”,见到了镇江人在尊重并感悟历史的过程中,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创建着自己家乡的美好未来。

一眼望千年之后,它有足够的理由开言:盛哉大唐,今又胜昔!

来源:今日镇江

原标题: 文化中国行丨43年前,是他将唐朝酒桌上的“裁判官”运回了镇江博物馆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风水轮流转,大衣哥终于等来好消息,前儿媳陈亚楠悔得肠子都青了

风水轮流转,大衣哥终于等来好消息,前儿媳陈亚楠悔得肠子都青了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04 20:18:50
出卖1000多名同志,却活到74岁的蔡孝乾,为何至今没有被清算?

出卖1000多名同志,却活到74岁的蔡孝乾,为何至今没有被清算?

报君知史
2025-10-20 11:19:06
63岁原市长,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任职地5任市长落马

63岁原市长,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任职地5任市长落马

上观新闻
2025-11-05 10:59:06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陕西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陕西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林子说事
2025-11-05 14:11:54
广东300斤野猪“猪五妹”走红!爱吃苹果、通人性,还会点头鞠躬!

广东300斤野猪“猪五妹”走红!爱吃苹果、通人性,还会点头鞠躬!

封面新闻
2025-11-04 23:57:13
他不是打仗最厉害的一位元帅,但一定是最全面的一位帅才

他不是打仗最厉害的一位元帅,但一定是最全面的一位帅才

大运河时空
2025-11-04 16:20:03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蜉蝣说
2025-10-05 23:57:52
白所成宣判死刑,被称“缅北名媛”的爱女白应兰,如今又在何处?

白所成宣判死刑,被称“缅北名媛”的爱女白应兰,如今又在何处?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05 14:31:59
女子一口气购买130克黄金!店主报警......

女子一口气购买130克黄金!店主报警......

鲁中晨报
2025-11-04 15:03:05
“7物别送人,子孙一直富”,7物都是什么?为何不送人呢?来看看

“7物别送人,子孙一直富”,7物都是什么?为何不送人呢?来看看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05 13:41:19
中国正在大量囤油,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

中国正在大量囤油,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

华山穹剑
2025-11-04 19:35:22
“美国故技重施,但人民币这回顶住了”

“美国故技重施,但人民币这回顶住了”

观察者网
2025-11-05 14:19:07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嘪科普
2025-10-23 19:21:38
博士夫妻因孩子太笨竟然去做了DNA?结果让学霸夫妻更加崩溃!

博士夫妻因孩子太笨竟然去做了DNA?结果让学霸夫妻更加崩溃!

辉哥说动漫
2025-10-31 05:31:30
越南不再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一桃杀三士”,发现根本没人搭理

越南不再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一桃杀三士”,发现根本没人搭理

百态人间
2025-10-16 15:40:43
22岁男子徒步深圳“望郎归”确诊脑水肿,昏迷12天后苏醒 父亲:能认人,还在ICU

22岁男子徒步深圳“望郎归”确诊脑水肿,昏迷12天后苏醒 父亲:能认人,还在ICU

红星新闻
2025-11-05 12:14:54
确认了:杭州路口“钉子楼”,正式拆除!未来将建……

确认了:杭州路口“钉子楼”,正式拆除!未来将建……

鲁中晨报
2025-11-05 16:15:06
罗云庆被查

罗云庆被查

靠山屯闲话
2025-11-04 20:38:39
周末男子带小三去游玩,父亲安慰儿媳:我收拾他,男子回来后傻眼了

周末男子带小三去游玩,父亲安慰儿媳:我收拾他,男子回来后傻眼了

温情邮局
2025-09-08 14:23:26
陈志根本不是重点,别再盯着他的下落了

陈志根本不是重点,别再盯着他的下落了

麦大人
2025-11-03 15:37:57
2025-11-05 16:44:49
镇江风情 incentive-icons
镇江风情
展示最美的镇江文化和风情
2676文章数 153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院士亲自下场“把关”!温州园博园山水中国馆,预计年底建成!

头条要闻

苦等14年 50岁贝克汉姆获封英国王室最高爵士头衔

头条要闻

苦等14年 50岁贝克汉姆获封英国王室最高爵士头衔

体育要闻

开拓者的11号签,变成了灰熊未来核心?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中方官宣!对美关税,调整!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首家"A+H"豪华新能源车企 赛力斯登陆港交所主板

态度原创

教育
本地
房产
家居
时尚

教育要闻

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地新闻

秋颜悦色 | 在榆中,秋天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交响

房产要闻

最新!海南楼市10月热销榜单出炉!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坏了,看到剧本杀鼻祖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