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部战区公布了一起军地联合查获非法盗窃、收购弹片的案件。
![]()
案件发生在西部战区某训练基地附近,当地时常发生老百姓进入部队训练基地,捡拾炮弹弹片当做废铁出售的事件。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该基地派出了侦查员对基地附近的乡镇进行了重点观察。今年9月,侦查员发现了疑似来收购弹片的可疑车辆,随后迅速当地公安报警。民警赶到后,将嫌疑人当场抓了个人赃并获。
![]()
而在9月22日,宁夏中卫公安也披露了一起关于非法收购弹片的案件,涉案人员5人,其中3人是非法拾取弹片的当地居民,另外2人则为废品收购商。犯罪嫌疑人在军事管理区盗窃了炮弹残片累计3吨,涉案金额超过1万元。
虽然中部战区公布的信息不多,但从现场照片和地点,以及案发时间和情况来看,这应该就是同一起案件。
![]()
看到这,相信有些网友已经有疑问了:炮弹皮不就是废铁吗?捡炮弹皮居然还是盗窃?难道部队还在乎这么点废铁不成?
真不是“贪小便宜”那么简单
这起案子的脉络其实挺清晰,从部队侦查到最终抓人,整个过程像一部浓缩的“反诈实录”,只不过这里反的是“违法捡弹片”。西部战区那片训练基地本来就建在荒郊野外,平时实弹训练结束后,靶场里会留下不少炮弹残片。周边村里有些村民看着这些“锈铁”就动了心思,觉得“不捡白不捡,卖废品也能换点油盐钱”。
![]()
刚开始可能只是捡几片小的,后来见没人管(其实部队管了,但地广人稀难免有疏漏),胆子就越来越大。这次涉案的3个村民,就是趁着部队训练结束、换岗间隙,翻过低矮的铁丝网钻进靶场,用小锄头挖、用手搬,把埋在土里的炮弹残片一点点运出来。
他们不光捡炸碎的残片,连一些看起来还比较完整的弹头外壳都敢碰——要知道,这些外壳里有没有残留未爆的火药,普通人根本判断不出来。
![]()
光有捡的还不行,得有收的才形成链条。那两个废品收购商也明知这些弹片是从军事基地偷来的,却因为“比普通废铁贵两毛”的利润,就敢收下这些“烫手山芋”。他们甚至还跟村民约定了交货时间,开着小货车到偏僻的路口接货,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
可他们没想到,部队早就注意到了这种苗头,专门派了侦查员穿着便装在周边乡镇盯梢。今年9月,侦查员看到那辆频繁出现在靶场附近的小货车后,立刻跟当地公安通了气,等货车装满弹片准备离开时,民警当场把人赃并获。
从案情来看,这绝对不是第一次作案。3吨弹片不是一天能捡完的,涉案金额1万多块,按废品收购价算,至少得偷运几十次。更让人后怕的是,办案人员在清点涉案物品时,发现有些残片上还带着未完全爆炸的火药痕迹——要是运输过程中遇到颠簸、碰撞,或者废品站里有人用锤子敲打着玩,后果不堪设想。
![]()
说句实在话,这5个人真是捡回一条命。去年洮南市就有个村民跟他们一样,偷偷进军事演习区捡弹片,刚挖了150公斤就被部队当场抓住,最后被行政拘留。跟那个村民比,这次涉案的5个人偷了3吨,性质严重多了,等待他们的肯定是更重的处罚。
不是废铁是“雷区”:三个误区害了多少人?
案子曝光后,网上最集中的疑问就是“炮弹皮为啥不能捡”。我翻了翻评论区,发现不少人都陷在几个误区里,这也是为啥这种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关键原因。今天咱们就把这几个误区掰扯清楚,别等出了事才追悔莫及。
![]()
第一个误区:“部队撤了就是没人要的废铁”。这是最常见也最危险的想法。很多村民觉得,只要等部队训练完、人都走了,靶场里的东西就成了“无主之物”。
但法律早就把话说得明明白白:2022年最高法、公安部等9个部门联合发过文件,明确军用炮弹残片的残值归军队所有,不管是不是爆炸过、部队有没有撤走,私自占有、买卖都是违法的。《刑法》里更有规定,偷这些东西符合盗窃罪的定罪标准,严重的要坐牢。
![]()
可能有人会问:“部队要这些破铜烂铁干啥?”还真不是部队在乎那点钱,而是这些残片能反映训练数据——比如炮弹的爆炸威力、碎片分布范围,都是后续改进装备、调整训练方案的重要依据。
![]()
更重要的是残片不回收,就没法彻底排查未爆弹。每次实弹训练后,部队都会组织专门的排爆小组清理靶场,但地广人稀难免有漏网之鱼,这些未爆弹可能埋在土里,也可能混在残片堆里,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来。
第二个误区:“小心点就不会碰到未爆弹”。这纯粹是拿运气赌命。我认识一个以前在排爆部队服役的老兵,他跟我说过一件真事:有个村民捡弹片时,看到一块“完整的铁疙瘩”,以为是没炸开的炮弹壳,想搬回家当凳子用,结果路上被石头硌了一下,当场炸断了一条腿。
![]()
未爆弹这东西,有的是引信没触发,有的是延迟爆炸,别说磕碰,就是温度变化、雨水浸泡都可能引发爆炸,专业排爆人员都得穿防爆服小心翼翼处理,普通人拿它当废铁摆弄,跟直接按炸弹开关没啥区别。
第三个误区:“卖的钱不多,就算被抓也没事”。这次涉案金额才1万多,分摊到5个人身上更少,但这绝不代表处罚会轻。根据法律规定,盗窃军用物资的处罚,不光看金额,更看情节。
![]()
退一步说,就算没被抓,万一碰到未爆弹,命没了,再多钱也没用。1万块钱在现在够干啥?可能不够给孩子报个兴趣班,不够一次家庭旅行的费用,却有人愿意拿全家的安宁去换,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值。
堵疏结合:军地联手筑牢“安全墙”有多难?
其实部队和地方对偷捡弹片这事儿,早就下了大力气防控,但为啥还是有人顶风作案?关键在于“防不胜防”和“侥幸心理”的博弈。不过从这起案子的侦破来看,军地联手的防控网确实越来越严了,只是要彻底根治,还需要更多耐心和智慧。
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捡弹片的人,可能觉得自己是“捡漏”,但实际上捡的是“祸根”;那些贪图小利的收购商,收的不是“废铁”,而是“定时炸弹”。法律不会因为“不懂”“不知道”就网开一面,危险也不会因为“运气好”就绕道而行。
![]()
希望这起案子能给所有人提个醒:军事基地不是“废品站”,炮弹残片不是“发财路”,守好法律底线,珍惜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实在的“赚钱之道”。
参考资料:西陆强军号——非法收购弹片的,栽了!
![]()
挖捡部队训练区炮弹残片?男子因盗窃炮弹残片被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