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能留下姓名的大师,除了书艺过人,往往还家世显赫、身居高位或者仅以书法名世。有些高手由于为人低调、深居简出,或是官位太低、著述太少,久而久之就被世人遗忘了。但是,当他们的作品展示在我们面前时,会瞬间给予震撼,让我们感受到高山仰止。
 ![]()
元代书坛就有这样的一位“奇才怪杰”,此人就是边武,他所写的《草书千字文》在元末明初极受欢迎,不仅被李善长、宋濂进献给朱元璋,还成为皇子们的草书学习范本,如今却超过9成的书家不知道他。
 ![]()
元代草书以鲜于枢、赵孟頫、康里巎巎最为知名,而边武正是融合这三家笔法,并最终“直入魏晋”,论笔法、气韵等,比赵、康里等人水平高出一大截。这部《草书千字文》以笔法丰富且正宗、书卷气浓厚著称,草法谨严,字字“美出天际”,是学习草书的标准教科书。
 ![]()
首先,《草书千字文》用笔扎实稳健,以中锋为主,骨力劲健,兼用侧锋取妍,点画圆劲饱满、干脆爽利。行笔过程中提按有致、疾徐自然,转折处绞转连带,得魏晋精髓。起笔凌空取势、顺势而入,收笔处理多变,或回锋内敛,或出锋空收。
 ![]()
除了“绞转”,边武还善用“折笔”,两者结合,方圆并用,灵巧和雄健皆有,既保持了草书流畅的韵律,又赋予笔画内在的力道。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的特征。
 ![]()
结字方面,边武擅长因字赋形,在规范中求变化。字形多取纵势,内擫外拓兼有,这是对二王方法的融合。通过部首的揖让、错位、伸缩、俯仰等手法,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关系。平稳中见险绝,体现了“似欹反正”的智慧。
 ![]()
而在章法上,此作颇有呼吸感,布局疏密得宜,没有板滞、杂乱质感,字与字的呼应,字组的安排都非常到位。墨色枯润变化丰富,心笔合一,营造出层次感。相比于前人的狂草作品,此作以行草写就,更适合我们打基础,上手难度较小,保留了草书的可识性,又不失其纵逸潇洒。
 ![]()
纵观全卷,不仅在精准草法的基础之上,将草书的精微变化体现得淋漓尽致,“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不离魏晋法度”,这是此作的精彩之处,也是当代学草书者最为欠缺的方面。
 ![]()
而今,我们将藏于台博的这件《草书千字文》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供大家学习临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