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观察】
直播更“走心” 方能不负期待——观中国书法大厦杯首场直播有感
□冯华(二马头陀)
![]()
万众期待的中国书法大厦杯首场评审直播终于揭幕。
可能是因为中国书法大厦杯前期宣传得很好,说实话,笔者对本场直播抱有很大希望,但是看了漫长的直播,当华丽宏大的场面呈现在眼前,笔者在肯定其开创意义之余,更多的感受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乏味与遗憾。
成功的“面子”:公开决心与流量密码
必须承认,直播评审本身已是一次成功宣言。它公开展示了主办方对公平公正的决心,为公众注入了信心。
更值得称道的是其传播策略——从奖金、征稿到评委网选、直播策划,分阶段释放话题,精准抓住了流量密码,在书法界赢得了高频关注。这为许多官方展览主办方上了一堂生动的“移动互联时代传播课”。
善用网络宣传抓住流量密码,不断抛出议题,成功在书法界获得高频次关注,大多数书法自媒体都转发了本次大赛的文稿……凡此种种,可以说先声夺人,在网络传播上已经取得成功。这充分说明主办单位安徽省书法院、中国书法大厦以及李士杰先生对移动互联时代传播规律的精到把握和精准运用。从这一点上来,我觉得官方展览要做好传播也可以从中借鉴受益。
遗憾的“里子”:信息匮乏与专业缺失
然而,剥开华丽的包装,直播的内容设计却显得浮于表面。
观看者多为热衷投稿的专业作者,他们渴望看到“门道”,而非“热闹”。但贯穿始终的远景镜头,只提供了评审的“概貌”,却隔绝了所有有价值的细节。
外行主持人的报幕式解说,对专业观众而言更是毫无意义。
传播要瞄准受众需求对。关注本场直播的多为书法圈作者,大家真正关心的是:评审流程如何设计?每一环节要解决什么问题?评委在瞬间决定作品“生死”时,内心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些核心信息,直播均未触及。
“走心”的建议:从“展示场面”到“提供价值”
基于此,笔者提出几点“走心”建议:
一、报幕员主持人换为专业人士:让懂行的专业人士解读评审,变“报幕”为“导读”。
二、流程设计深度解读:在每一评审环节开始前,清晰说明本轮的制度设计、任务与目标。
三、作品上下评委适当解读:将机位移至评委身后,记录其评判话语;或每隔几分钟,请评委以现场作品为例,直白阐述取舍原因。
当镜头始终畏缩在远方,当主持人说着不痛不痒的外行话,这场直播对于真正关心评审内幕的投稿者而言,就变成了一场盛大的“面子工程”。我们看不到评委如何评判,听不到作品为何被淘汰,搞不懂流程设计的玄机。我们只是在“被展示”:看,我们在公平地评审。专业直播,不该止于“展示”,而应深入“解读”与“揭示”。敢不敢把镜头怼到评委身后?敢不敢让评委当场点评作品去留?这才是书法人想看的“真经”,也是直播最大的价值所在。
笔者参与观察过多次书法评审,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我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蹲在小组评委(一般是两人或三人一组)旁边,盯着他们如何决定一件作品是上还是下,此时他们发出了哪些议论或评价,同时和自己内心的判断做一个对比,从中能看到很多难以言说、但是对投稿极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我建议直播机位可以放在两个评委身后,对着作品,记录评委的判断和话语。同时,可以每过几分钟,由评委出面直接以当场某件作品为例,直白说明其淘汰或晋级的原因,提供更多有用有效的信息量。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既然是针对书法圈的专业直播,就应该把直播内容再深入下去,围绕书法作者关注的难点、痛点,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直播,而不是只展示宏大叙事的场面,做面子活。
当然,如果这样做,就势必会公开了某件具体作品的上下,因为涉及到具体作品和作者,是否会涉及侵犯了作者个人隐私问题?笔者认为,本届中国书法大厦杯在征稿之初已经提出了直播的概念,凡是投稿的作者,应视为其同意作品参与直播。
此外,因为要公布评委的部分话语,是否也同样存在隐私问题或不当表述问题?笔者认为,中国书法大厦杯作为一场民间展览,没必要搞得那么战战兢兢,反而可以用这种放松的心态、玩的心态、自然主义的心态、自信的心态来搞,只要评委说的话都是出于公心,我相信观众对此只会认可,不会吹毛求疵。评委的个人审美判断,本来就是书法评审和各类艺术评审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观众既愿意了解,也理当包容。
爱之深,责之切。首场直播虽未尽如人意,但中国书法大厦杯的开创性与总体诚意值得赞赏。希望后续直播能真正围绕书法作者的痛点,提供“干货”,传授“真经”,如此,方不辜负这场宏大直播的初心,也不辜负广大书友的殷切期待。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微信
【说明:本文作者冯华(二马头陀),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直书协副主席,书法秘笈主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