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红军城,天还没亮透。一阵奇怪的轰鸣声打破了宁静,声音很低,贴着地面传来,像是要把草尖都压弯。一架黑色的直升机,是美制的“黑鹰”,就这么突然冒了出来。它没找空地降落,就在半空中悬停着,离地也就几米高。
![]()
舱门哗啦一下划开,十一条黑影顺着绳子滑了下来,动作快得像电影里演的。他们是乌克兰的特种兵。脚一沾地,直升机马上拉高,掉头就走,一秒钟都不多待,噪音很快就消失在晨雾里。飞行员的任务完成了,他把人送到了,自己也安全撤离。对飞机里的人来说,算是个好消息。
但对地上那十一个人来说,坏消息才刚刚开始。
他们落地的位置是红军村西北郊外的一条公路旁。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夺回这条路,给城里被围的自己人打开一条通道。可他们还来不及看清周围,甚至可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天空中就响起了另一种声音——不是直升机的轰鸣,是更尖锐的,像蚊子一样的嗡嗡声。
![]()
那是俄军的无人机。不止一架,是一群。紧接着,炮弹也跟着落了下来。没有警告,没有对峙,爆炸声就是开场白。泥土、草屑和金属碎片混在一起,被气浪掀到半空中。这十一个刚落地的士兵,瞬间就成了活靶子。他们没有重武器,没有掩体,甚至连支援他们的无人机都没有一架。
这根本不是一场战斗。
几分钟,一切就都结束了。那条公路上,只剩下一些烧焦的痕迹和残骸。十一个人,一个都没能冲进红军城。
后来俄军发布了消息,说他们早就知道乌军要来这一出,早就张开口袋等着了。这次突袭,在他们看来就是一场“瓮中捉鳖”。
为什么乌军会下达这样一条命令?
乌克兰国防部下属的情报总局后来承认了,是他们的人。总指挥是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具体策划的是那个有名的情报头子布达诺夫。他们动用了精锐的特种兵,还有珍贵的美制黑鹰直升机,就是为了打一个出其不意。
可他们的对手不是傻子。
![]()
俄军的FPV自杀式穿越机,那种小飞机,专门追着人撞。一个士兵就算跑得再快,也跑不过这种机器。现场的画面显示,乌军士兵在空旷的地面上奔跑,身后紧紧跟着一个小白点,然后就是一团火球。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人们想起马里乌波尔被围困的时候,乌军也搞过类似的直升机突围和增援,结果也是一架接一架地被打下来。历史好像在重复,只是这次更干脆,直升机跑了,人没了。
乌军司令部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们真的相信,十一个人,一个加强班的兵力,就能从俄军手里夺回一条关键的公路?他们难道个个都是斯巴达勇士,拿着长矛和盾牌就能挡住炮弹和无人机?
这种想法,太脱离现实了。
现在的前线,早就不是靠勇气就能赢的。双方谁敢把士兵聚在一起,马上就会招来铺天盖地的炮火。一个战壕里,往往只有一个乌军士兵在防守,而对面可能是三个俄军冲过来。在红军城,俄军的敢死队冲进城里的,大概有一千多人。而城里还困着两三千名乌军,他们能做的,就是躲在各个建筑的地下室里,根本不敢露头。
![]()
派十一个人去冲锋,这命令本身就让人看不懂。这十一个兵,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被派去送死的。他们或许以为这是一次光荣的突袭,是电影里的英雄场面。
这次行动也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为什么乌军要用这种近乎赌博的方式?美国方面有消息说,乌克兰的兵力已经快枯竭了。在红军城前线,乌军和俄军的人数比例达到了一比八。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意味着一个乌克兰士兵要面对八个敌人。
![]()
兵力不够,只能靠这种小规模、高风险的特种作战来碰运气,希望能创造奇迹。可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是因为它很少发生。这种“瞎指挥”,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兵员损失,然后后方又只能靠强行征兵的方式“拉壮丁”补充,这样来的兵,战斗力、士气都成问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反观另一边,战争动员的潜力似乎完全不同。
在俄军控制的区域,很少听说有亲乌克兰的游击队去破坏俄军的补给线。反倒是在乌克兰自己控制的区域,时不时有亲俄的地下组织出来活动,烧毁乌军的军车。
![]()
就连前线的士兵构成也变得复杂。俄军队伍里出现了来自非洲的雇佣兵,他们宣誓效忠,为俄军作战。而乌军这边,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军团”呢?那些换了身衣服就上战场的北约士兵,经过几年的消耗,能打的、敢打的,也剩不下多少了。毕竟这里是真的会挨炮轰,不是电脑游戏。
那架成功逃离的黑鹰直升机,也有它的故事。它不是官方军援,据说最早是民间集资从二手市场上买回来的,后来交给了情报总局使用。这样一架来之不易的飞机,被派去执行这么一个必败的任务,实在让人觉得可惜。
![]()
整个乌克兰的处境,似乎都浓缩在了这次失败的突袭里。前方战事吃紧,后方人心不稳。外援一到,就开始吹嘘胜利在望;外援一断,就开始哭诉弹尽粮绝。
那十一个士兵的死,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他们可能受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是军中的精英。他们可能有家人在等他们回家。但在那个清晨,在那条冰冷的公路上,他们只是十一个迅速消失的生命。
![]()
他们的名字不会被大多数人記住,他们夺回公路的梦想,随着第一发炮弹的落下,就彻底变成了泡影。世界很大,战争还在继续,他们的死亡,只是这场巨大悲剧里,一个不起眼的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