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09年6月5日,《新闻联播》的演播室里少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当罗京因癌离世的消息公布,无数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红了眼眶。
这个用醇厚嗓音陪伴大家26年的“国脸”,终究没能战胜病魔。
而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14岁的罗疏桐攥着父亲临终前给的钢笔,看着母亲刘继红哭得几乎晕厥,突然把眼泪憋了回去。
没人知道,这个刚上初中的少年,在那一刻悄悄下定了决心:要替父亲撑起这个家。
![]()
父亲的影响
罗疏桐对父亲的记忆,总绕不开书桌前的灯光。
罗京在央视的26年里,创下了零失误的传奇,这份较真劲儿也刻进了生活里。
小时候他半夜醒来,总看见父亲在书房查字典,哪怕只是一个地名的读音,也要翻遍资料确认。
父亲的离去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这个家浇得不知所措。
刘继红在葬礼上哭到几次昏厥,之后的日子里,家里的相册被她翻得卷了边,饭桌上总习惯性地摆上三副碗筷。
![]()
罗疏桐看在眼里,悄悄改变了模样。
以前放学回家总先喊“爸”,现在进门就帮母亲择菜;周末不再出去玩耍,而是陪着奶奶聊天,给她读报纸上的新闻,
就像父亲生前做的那样。
日子总要往前走,刘继红的悲伤里,渐渐生出了为孩子打算的勇气。
让她没想到的是,最先劝她重新开始的,是罗京的母亲。
后面她也慢慢想通了。
![]()
七年后,当她犹豫着跟儿子提起再婚的想法时,手心都攥出了汗。
罗疏桐沉默了片刻,没有像刘继红担心的那样哭闹,只是抬起头认真地看着她:“妈,我支持你,但是有个要求。”
刘继红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却听见儿子说:“奶奶年纪大了,不能没人照顾,必须让她跟我们一起生活。”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刘继红的新丈夫刘岩更是当场承诺:“放心,我会把老人当亲妈一样待。”
![]()
这个看似苛刻的要求,成了维系这个特殊家庭的纽带。
罗疏桐的懂事,藏在无数个细节里。
他知道母亲再婚承受着外界的非议,有人在网上说刘继红“薄情”,他用小号逐条回复:“我妈这些年不容易,她只是想让我有个完整的家。”
有人问他会不会怪母亲,他摇摇头:“我爸临终前让我照顾好妈妈,她幸福,我爸才会安心。”
这些话被截图发到网上,网友们纷纷感叹:“罗京教出了个好儿子。”
![]()
随着年龄增长,罗疏桐越来越像父亲。
他继承了罗京的学霸基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尤其是语文和英语,发音标准得像播音主持。
老师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说想考传媒类大学,不是因为父亲的光环,而是真心喜欢语言表达。
刘继红知道后,把罗京生前的播音手稿找出来给他,里面密密麻麻的批注,是父亲留给儿子最珍贵的礼物。
高中毕业后,罗疏桐拿到了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是传播学。
在美国的求学生活并不轻松,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让他度过了好几个失眠的夜晚。
![]()
但他从没跟家里抱怨过,每次视频都笑着说“一切都好”,就像当年父亲瞒着家人带病工作那样,把困难悄悄扛在自己肩上。
异国他乡的日子里,罗疏桐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
他不喜欢别人叫他“罗京的儿子”,每次介绍自己都只说“我是罗疏桐”。
课堂上他总是最认真的那个,笔记做得工工整整,就像父亲当年准备播音稿一样;社团活动中,他主动承担起中文演讲比赛的组织工作,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同学。
有次他在演讲中提到父亲,说“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父亲,他教会我责任和担当”,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
他也从没忘记对奶奶的承诺。
虽然远在国外,但每天都会给奶奶打个电话,问问她的身体状况;逢年过节,提前半个月就把礼物寄回家,给奶奶买的羽绒服要选最轻便的,给继父买的茶叶是他爱喝的龙井。
刘岩常跟人说:“疏桐这孩子,比我亲生的还贴心。”
这个重组的家庭,因为罗疏桐的孝顺和担当,变得比很多原生家庭还要和睦。
有人问罗疏桐,父亲给她留下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他没有说钢笔,也没有说手稿,而是说是“做事的态度”。
![]()
他在美国的学业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列,导师评价他“有股不服输的韧劲”。
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当地华人社区组织中文培训班,帮助新移民融入生活。
这些做法,都带着罗京的影子—认真、负责,对自己认定的事情全力以赴。
去年暑假,罗疏桐回国探亲,特意去了央视旧址。
站在《新闻联播》的演播室外,他仿佛看见父亲穿着西装,对着镜头播报新闻,声音沉稳有力。
如今的罗疏桐,已经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青年。
他在国外的学业即将完成,有不少知名媒体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他打算回国发展。
![]()
这个想法,和父亲当年选择留在央视的初衷不谋而合。
回望这些年的经历,罗疏桐14岁时提出的那个要求,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孝顺,成了这个家庭的精神纽带。
刘继红带着对罗京的爱,把两个家庭融合成一个整体;刘岩用包容和担当,践行了对一个少年的承诺;
而罗疏桐,则用自己的成长,证明了父亲留下的精神从未离开。
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罗京的传奇不在于26年零失误的播音生涯,而在于他把认真、责任、担当这些品质,刻进了儿子的骨子里。
![]()
结语
罗疏桐没有活在父亲的光环下,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让这份精神有了新的传承。
就像夜空里的星星,即使一颗陨落,另一颗也会带着同样的光芒,继续照亮前路。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纪念。
不是把逝者的照片供奉在墙上,不是永远活在悲伤里,而是把他的精神变成自己的骨血,活成他期望的样子。
罗京虽然离开了,但他留下的爱与责任,让这个家始终温暖,也让他的精神,在儿子身上得到了最动人的延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