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连续四年呈现跌势,并在2026年触及近六年最低点。
疲弱的全球经济增长、石油市场供应过剩以及持续的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2025年与2026年整体价格预计下降7%的主要因素。
尽管当前价格仍高于新冠疫情前水平,但下行趋势已十分明显。能源类商品价格的回落有助于缓解各国通胀压力,而小麦、大米等粮食价格下降,也让部分发展中国家民众获得一定实惠。
在能源领域,全球石油库存预计在2025年显著上升,过剩规模可能比2020年的高点增加约65%。
随着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车市场渗透率提升,以及部分主要石油消费国需求趋于停滞,石油需求增长正逐步放缓。
![]()
布伦特原油价格预计将从2025年平均每桶68美元,进一步下滑至2026年的60美元,创五年新低。整体能源价格在2025年可能下降12%,2026年再降10%。
食品类大宗商品也面临价格回调。预计2025年食品价格将下降6.1%,2026年微降0.3%。大豆市场因产量创纪录和贸易摩擦承压,而咖啡与可可随着供应改善,预计在2026年价格有所回落。
与能源和食品走势相反,贵金属在避险资金涌入与央行持续增持的推动下表现强劲。
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预计在2025年价格上涨42%,并在2026年继续上升5%,届时金价将接近2015–2019年平均水平的两倍。
![]()
白银同样涨势显著,预计2025年上涨34%,并在2026年继续攀升8%。化肥价格却因生产成本上升与贸易限制在2025年大幅上涨21%,可能挤压农民利润,并引发对未来农作物产量的担忧。
报告分析指出,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叠加贸易紧张与政策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的跌幅可能比预期更深。
石油输出国组织若产量超出预期,将加剧石油过剩,进一步压低能源价格。同时,电动汽车在2030年前的快速普及,也将抑制石油需求的长期增长。
![]()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仍可能推高油价,并提振黄金等避险资产。极端天气如强拉尼娜现象,可能扰乱农业生产并推高电力需求,进而影响食品与能源价格。
此外,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等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可能推升铝、铜等关键金属的价格。
世界银行建议,各国应着力推动生产多样化与效率提升,加大对科技与创新的投入,提升市场数据透明度,并建立基于市场的定价机制,从而增强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长期应对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