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品拍卖市场作为艺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不仅反映了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更是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艺术市场的周期波动中,秋季拍卖季素来被视为“风向标”。2025秋拍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艺术品市场价值重估的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与新机遇。伴随多家拍卖机构秋拍的落槌,全球艺术市场的注意力再次聚焦于这些精彩时刻。
![]()
现当代艺术:头部效应的持续强化
横跨20及21世纪的现当代艺术板块作为各大国际拍卖行最敢下注、也最容易制造惊喜的“黄金赛道”,每一季的成交都备受瞩目。此番秋拍的表现既展现了艺术市场头部效应的持续强化,也呈现出凭借各自优势开拓市场的多元路径,共同勾勒出艺术市场多层次、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佳士得的巴布罗·毕加索的珍罕巨作《女子半身像》(估价8600万-1.06亿港元)在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上,吸引了买家的热情竞逐,经过逾15分钟的激烈竞投后以港元196,750,000 / 美元25,404,911售予电话竞投买家,刷新艺术家亚洲拍卖纪录。这幅为缪斯朵拉·玛尔创作的肖像,不仅见证二战时期的情感张力,更是近年来拍卖市场上尺幅最大、画面最精湛的玛尔肖像之一。
![]()
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中巴布罗·毕加索巨作《女子半身像》落槌,成交价196,750,000港元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方
画中主角玛尔是风格前卫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摄影师,也是毕加索战时的情人及灵感缪斯。她头戴极富个人特色的帽饰,以标志性的深邃眼眸直视观者,仿佛能穿透时空与观众对话。《女子半身像》创作于1944年3月5日,恰逢二战期间巴黎解放前夕,这段时期毕加索的创作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张力。这幅油彩画布尺寸为80.8 x 65厘米,属于毕加索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
玛尔作为毕加索的重要灵感来源,启发了他丰富而多产的艺术生涯中许多最精彩绝伦、大胆破格的肖像作品。其中包括现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的名作《哭泣的女人》。毕加索曾向朋友这样描述玛尔:“她的明目,清丽的像春日的天空。”这位拥有美丽容貌和强烈个性的女性在之后的十年里,曾多次出现在毕加索的画作中。她的出现,激发毕加索完成了数幅其绘画生涯中最伟大的肖像画作。
![]()
赵无极 (1920-2013)《17.3.63》油彩1963年作 成交价:港元85,200,000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方
而赵无极的精彩杰作《17.3.63》也成为艺术市场的瞩目焦点,其以港元85,200,000/美元11,001,263的高价成交。作为最早跻身国际一线阵营的亚洲艺术大师,赵无极的创作生涯以风格演进清晰划分,形成甲骨文、狂草、无境等标志性时期,各阶段作品皆具独特艺术语境。
在全球艺术市场中,1959-1972年的“狂草时期”作品始终是藏家竞逐的核心——这一阶段的赵无极正值艺术盛年,创作力蓬勃迸发,笔下线条豪迈苍劲、草狂奔放,每一笔都似有穿透画布的力量,在抽象空间中构建出极具张力的视觉维度。每逢此时期钜作现身拍场,必引发激烈竞价,屡屡将拍卖气氛推向高潮。《17.3.63.》中大面积铺陈的鲜红色,不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让画面充满流动的动势与滚烫的激情,仿佛将观者卷入一场色彩的“情感风暴”。至此,毕加索与赵无极的两幅巨作与2025年3月佳士得春拍中成交的巴斯奇亚《星期六的夜晚》成为本年迄今亚洲拍卖成交前三甲。
![]()
赵无极《27.01.86》(左)、1988年首尔夏季奥运会海报(右)图片来源:富艺斯微信公众号
富艺斯带来赵无极《27.01.86》,这幅“狂草时期”享有广泛国际曝光的重要大尺幅巨作以逾2,980万港元成交。赵无极以墨色的焦、浓、重、淡、清——或厚润、或清透、或焦涩、或淋漓的笔触——构筑出一个深邃而开阔的多维空间,犹如生命之树向着无限之境蔓延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向上。画作大胆运用中央充满张力的黑色墨痕,与温暖柔和的夕照般背景形成强烈对比。墨色根植东方艺术,传递力量与动势,象征“阳刚”之气。
1988年,他受邀为首尔奥委会创作宣传海报《生命之树》,亦是以本作《27.01.86》为原型,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在1985至1990年间,赵无极创作了多幅同类作品,而在这些单幅构图中,《27.01.86》无疑是尺幅最宏阔、构图最精妙的代表作之一。
![]()
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现场领衔拍品为奈良美智《等不及夜幕降临》以79,900,000港元成交 图片来源:苏富比官方
除此之外,苏富比与富艺斯还上演了奈良美智的“双雄会”,其中,苏富比带来的《等不及夜幕降临》(2012年)的巨幅“夜之子”系列,以以79,900,000港元成交(估价:6,500-8,500万港元),由亚洲藏家竞得。吸血鬼少年凝视的瞳孔暗藏荧光颜料,是艺术家对孤独与叛逆的终极诠释。而奈良美智《芽苗小使者》(估价:900-1,500万港元)经过长达5分钟、4位竞投者竞投后以18,431,000港元逾高估价成交,由中国内地藏家购得。
富艺斯此前举行的“现代及当代艺术”香港晚间拍卖隆重呈献奈良美智绘于2000年的杰作《粉红》。160×145cm的粉色背景上,孩童面容在甜美与诡异间游走,创下艺术家2000年代作品估价纪录(6000万-8000万港元)。此作诠释了艺术家在2000年这一分水岭年份的突破性蜕变——彼时他结束德国12载旅居重返日本,由此迎来艺术生涯转折点,国际声誉骤升,全球展览邀约激增,终奠定其当代艺术标杆之地位。而晚拍中另一件奈良的早期创作《无题》以1150.5万港元成交。
![]()
(左) 奈良美智 《等不及夜幕降临》,2012 年作;(右)奈良美智《芽苗小使者》,2001 年作 图片来源:富艺斯微信公众号
富艺斯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管李美玲表示:“本次秋拍呈献奈良美智创作于2000年的《粉红》,艺术家当前最高拍卖纪录的两件作品均出自该年份。此作被收录于他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作品全集第一卷中,不仅是奈良毕生至今仅四幅以《粉红》为作品标题的开篇之作,更是其关于孤独主题最纯粹的凝练。这位备受全球推崇的艺术家截至目前规模最大的欧洲回顾展正于伦敦海沃德美术馆举行,成为今夏当地最受瞩目的文化盛事之一。”
奈良在2000年创作的33幅画作中,仅11幅采用与《粉红》同样的“半身肖像”构图。此作中,蓝衣少女身着淡色连衣裙与观者四目相对,这一自90年代延续的经典意象,既透露出纯真又萦绕着静谧忧伤。标志性的浅蓝色调在此显得尤为柔和,恍若一段渐次淡去的记忆。
![]()
中国书画:新老藏家对尖货的共识和高需求
2025年香港秋拍中国书画板块,于全球经济局势暗藏变数的背景下收官。这份尽显韧性的成绩单,为市场的观望情绪给出了明确回应。从表面看,几件顶级珍品的天价成交引爆了现场热度。顶级艺术品,特别是那些来源清晰、流传有序的博物馆级别藏品,一旦现身市场便立即成为焦点。这些作品往往在私藏领域已被行家和资深藏家密切关注多年,各方都已做好充分准备,竞投时毫不犹豫。
再深入剖析便会发现,市场背后是三重更为坚实的核心驱动力。一是“真稀精”原则在市场不确定性中再度彰显威力,成为关键支撑;二是新老藏家秉持不同收藏逻辑,却在同一市场中形成并行不悖的竞争态势;三是中国香港作为国际艺术品交易枢纽,在汇聚全球珍稀藏品方面具备无可替代的平台价值。
![]()
元倪瓒《江亭山色图》拍卖现场图片来源:佳士得官方
佳士得香港隆重举办中国古代书画拍卖,其中来自显赫北美私人珍藏的元代山水画家倪瓒《江亭山色图》,以其卓越非凡的来源、赫赫有名的出版与展览历史,备受多方藏家青睐,经过逾45分钟的激烈竞逐,以港元159,950,000 / 美元20,693,371的高价瞩目成交,落槌额高达低估价675%,也成为2025年秋拍亚洲艺术首件过亿之作。这件作品曾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公开展览,连佳士得专家都坦言从未想过能在市场中经手如此级别的博物馆藏品。
![]()
图片来源: 佳士得官方
这一私人珍藏由一个显赫的美国华人家族经历四十馀年精心珍藏而成,堪称北美最重要的中国书画私人收藏之一。该家族对推动中国书画的学术研究、鉴赏及普及有深远影响,亦在艺术与教育领域作出卓越贡献。本次拍卖中呈献的家族珍藏充分彰显其独具远见的收藏眼光。此幅《江亭山色图》为倪瓒代表性的隐逸处世风格,其疏简清逸的笔墨风格尤为后世效法。
![]()
明 赵孟頫(款)《枯树赋图卷》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方
另一件值得关注的是标注为明代赵孟頫(款)的《枯树赋图卷》,在学术研究界本就是一件“名品”,围绕其是否为赵孟頫真迹的讨论由来已久,只是此前从未在市场中露面。出自日本小川為次郎家族珍藏的作品,虽以“赵孟頫款”之名亮相,估价仅50-80万港元,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价值和稀缺性,引发资深藏家的专业判断,最终以4198万港元成交,溢价超过80倍,成为本季最大的“黑马”。这个价格虽然远超估价,但相对于赵孟頫真迹应有的市场价值而言,仍可谓是一次成功的购藏,显示出买家精准的眼光与魄力。
据悉,佳士得香港亚洲艺术周期间,中国古代书画及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共录得成交总额港元5.066亿/美元6,550万,落槌总额为低估价221%。两场现场拍卖成交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6%,创下自2021年来的秋季拍卖成交新高,足以见证了来自全球的显赫私人珍藏书画杰作吸引各方买家热烈竞逐。
![]()
张大千 的《风荷》图片来源:苏富比官方
而苏富比中国书画秋季拍收槌的总成交额达131,142,500港元,成交率近九成。领衔拍品为张大千的《风荷》,以18,675,000港元成交,超越高估价。张大千擅写荷,随意摆布,即境由心生,或疏或密,或雨过,或风展,曲尽菡萏在不同环境下之自然情态。本幅以窄长篇幅如手卷般横向展示,表现风过池塘,荷花枝叶随之晃动起舞,高低不一,意态舒扬,清香散溢满盈。
同场秋拍还呈现了多件来源清晰、首现拍场之作,包括亚洲私人收藏齐白石〈工笔草虫册〉,以15,015,000港元成交、冯叶藏林风眠〈南海观音〉以10,013,000港元成交,两件作品皆达二十多口竞价,超越估价多倍拍出。其他亮眼表现包括吴冠中〈朱墨春山〉、〈太湖石〉、黃永玉〈平安〉、吴昌硕、何瑗玉等题〈虢季子白盘拓本〉等。
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叶卓敏表示,“尽管今年国际政经环境复杂多变,本季众多佳作依然得到藏家踊跃竞投。当中近两成的买家更为首次参与,足证精彩作品,不论市况,仍能获藏家青睐与追捧。”
值得关注的是,由嘉德香港、邦瀚斯、保利香港和圣佳香港组成的第二梯队,呈现出与苏富比、佳士得截然不同的市场布局。它们未参与顶级生货的直接争夺,而是凭借精准的策划与特色专场,在细分领域收获了藏家的稳固支持。其中,嘉德香港推出的「庄士敦道 186 号:李国强博士旧藏文人墨迹」专题,依托严谨的学术梳理与清晰的藏品来源,达成 100% 成交的 “白手套” 亮眼成绩。而邦瀚斯的「张群珍藏张大千扇作及花卉」等专题,同样以“小而精、专而深” 的路线脱颖而出,斩获 562.65 万港元的总成交额。
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源远流长,既持续吸引着资深藏家深耕,也不断迎来年轻一代涌入,始终对真正的爱好者保有强大吸引力。不同世代的藏家带着各自的收藏理念与审美偏好,在市场中各得其所、并行发展,共同构筑着市场稳健发展的基石。
![]()
中国古董:明清瓷与高古瓷的“双轨并行”
2025 年秋拍的关键启示,在于跳出品类对立的“非此即彼”思维。高古瓷与明清官窑的受众、收藏逻辑及价值锚点差异显著,各自构成独立且并行的市场赛道,而非“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本季秋拍再次印证了市场购藏力的一个核心逻辑:艺术市场永远不缺资金,缺的是真正打动人的精品。
![]()
拍卖官陈良玲为 “ 爱莲堂珍藏 - 御用文房雅制 ” 拍卖最高成交价拍品落槌 -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八方雁安黄地番花暖砚以 37,100,000 港元成交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方
佳士得香港呈献了「爱莲堂珍藏-御用文房雅制」及「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两场显赫单一藏家珍藏专场拍卖,爱莲堂珍藏为重要私人藏家精心甄选的重要清代皇室文房珍品,彰显帝王既为文人亦为君主的双重身份。
![]()
( 左)清雍正洋彩过枝虞美人盌双方框六字楷书款直径 13.3 cm.成交价:港元 17,458,000本场拍卖最高成交价拍品(右)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三行六字楷书款高 20.5 cm.成交价:港元 12,446,000 图片来源:佳士得官方
而区百龄珍藏荟萃由区先生悉心搜罗的中国名瓷,横跨宋元明清四大时期,全部传承有绪,品相良好。佳士得“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专场”堪称清代御窑百科全书,可谓“清三代御瓷巅峰”: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估价700万-1200万港元):"脱口垂足郎不流"的郎窑红珍品,釉面如桃花初绽,同类器仅故宫博物院藏3件。
最终,爱莲堂珍藏成交总额达港元146,537,600 / 美元18,949,686,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成交总额达港元107,945,500 / 美元13,959,102,两场拍卖均录得过亿港元成交,落槌总额分别为低估价126%及165%,见证各方藏家对来源显赫、独具特色的各品类翘楚珍品依然需求炽热。
回顾过往的拍卖历史记录,爱莲堂珍藏的最高成交价拍品为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八方雁安黄地番花煖砚,以港元37,100,000 / 美元4,797,631的高价瞩目领衔全场,超逾低估价三倍有余。区百龄珍藏的最高成交价拍品为一件清雍正洋彩过枝虞美人盌亦以港元17,458,000 / 美元2,257,602的高价成交。
![]()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专场拍卖现场
元至明早期官钧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钉洗
图片来源:保利香港拍卖微信公众号
在保利香港拍卖的2025秋季拍卖会上,中国古董珍玩部带来三大专场拍卖,分别为“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及“中国古董珍玩”三大专场,共汇聚近400件历代艺术珍品,竞投踊跃,部门单日成交额达1.06亿港元。
其中,物道专场中一件元至明早期官钧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钉洗以1836万港元高价成交,成为本季秋拍成交榜首。官钧瓷器存世较少,此件鼓钉洗的出色表现彰显出这一品类独特的市场价值。
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变幻莫测的釉色而闻名。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呈色在入窑烧制前无法预测,出窑后也绝无相同。即使配方相同,也会因色釉厚薄、入窑位置、温度等因素而千变万化,这也是钧窑最迷人的地方。这件「六」字鼓钉洗,是官钧中的典范。器型为圆形,侈口出沿,外口沿棱纹两道,其间环列鼓钉纹一周。三足承托的器身随曲线起伏,釉色在转折处自然减薄,露出黑褐色胎骨,形成「骨肉相衬」的视觉张力。
从秋拍的表现,可以看到两条赛道的健康态势:高古瓷以“学术价值回归”为核心,吸引长期资金布局;明清官窑则凭借“全品类流通优势”,持续保持市场活力。市场中既有明清官窑的“高溢价热潮”,也有高古瓷的“精品价格稳健”,两者相互补充、共生发展,共同撑起了秋拍瓷器市场的整体热度。
结语
![]()
2025年秋季拍卖会充满了变革与机遇,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线上线下的融合、拍品品类的多元化、年轻藏家的崛起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都将深刻影响着艺术市场的走向。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藏家在佳士得全球拍卖的贡献金额同比增长13%,买家数量同比增长达19%,而首次参加拍卖的新买家数量亦增长达9%。
![]()
图片来源:苏富比官方
近年来,越来越多70后、80后乃至90后中国内地藏家成为现当代艺术市场的主力。那么,在审美取向、收藏动机和价值判断上,他们与上一代藏家有何本质不同?对此,李美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资深藏家的收藏动机多源于文化传承与价值延续,他们通常偏好现代艺术或市场表现稳健的蓝筹艺术家,作品媒介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购藏决策更为谨慎,往往经过长期关注与研究后才进行收藏。而年轻藏家的收藏行为则更多元化,融合个人审美、社交认同、投资考量与生活方式表达。他们不仅关注蓝筹艺术家,也积极发掘新锐艺术家、曾被市场忽视的创作者或潮流艺术,并乐于接受摄影、装置、版画等多样媒介。此外,年轻藏家更倾向于通过线上拍卖完成交易,其购藏意愿也更容易受到社交媒体内容的影响。
而在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部专家王若琳看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历史不算长,但发展速度很快,藏家群体有着很强的学习和应变能力。时至今日,中国是全球艺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潜力依旧巨大。“南北的人文背景差异,和过去数十年间的社会变迁,使得内地藏家在审美趣味上非常多元,也呈现出相对明显的代际收藏差异。然而,我始终认为他们在精神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内地藏家是有大格局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艺术史观的藏家群体。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拥有更多国际视野的年轻藏家涌入市场,他们带来了更开放、新鲜的视角,推动整个收藏群体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全球性的艺术对话。中国藏家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国际艺术界,他们不仅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与学术支持者,更在深入参与并书写全球艺术体系的未来格局。”
头图来源:苏富比官方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长按图片扫码下载福布斯中文版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