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耳朵旁边有点疼,还觉得有点热……”近期听到这样的话语,家长们要格外警惕了。当前,流行性腮腺炎已悄然进入多发季,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成为这一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对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广大师生、家长,提高警惕、科学防范,家校携手为孩子共筑健康防线。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核心特征就是腮腺肿大。它的传播方式十分隐蔽,既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时的空气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门把手等物品间接感染。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副主任医师杨杨提醒,该疾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并伴随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并非“小毛病”,而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病毒主要侵袭腮腺,同时也可能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腺体、器官,引发多种并发症,约75%的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孩子一旦确诊,及时就诊之余,家长可以在腮腺肿胀初期用局部冷敷的方式帮助消肿;注意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饭后用淡盐水漱口,避免皮肤破损引发二次感染;饮食上尽量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别吃酸、辣、甜和干硬的食物。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提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需要家校分工协作、共同发力。
家庭防护——做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杨杨提醒,按时接种麻腮风疫苗(MMR)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完成2剂次以上含腮疫苗接种可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疾控专家提醒广大家长仔细核查孩子的《预防接种证》,确保其按免疫程序完成接种,若存在接种遗漏,应及时带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
日常防护要抓细,教导孩子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务必做好手部清洁。疾病高发期,孩子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规范佩戴口罩。每日上学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健康状况,若发现耳周肿大、发热等可疑症状,应立即让孩子居家休息并及时就医,同时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
校园防护——筑起集体健康防火墙。班主任和校医要当好校园健康“哨兵”,严格执行晨午检及缺勤追踪制度,一旦发现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带其就医,并安排学生居家隔离。学生确诊后,要严格遵守复课标准,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失,痊愈后须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疾病高发期,建议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提升学生防病意识。日常坚持对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对门把手、课桌椅、玩具等公共物品开展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