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加栏杆长椅”事件:公共空间到底在服务谁?
最近,东莞某公园给长条石凳上装了一排金属扶手防护栏,一瞬间冲上热搜。
你看看那画面——原本一条平平整整的公共长椅,硬是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单人座位”,视觉冲击不比机场安检弱。
![]()
官方解释也有了:
“为了防止流浪汉等躺卧,让路人都能够坐下来休息。”
听上去逻辑顺滑,但网友集体炸锅:
“这设计反人类。”
“这是怕别人太舒服。”
说真的,看到照片那一刻,我脑子里蹦出一句话:
公共椅子本来是给人歇脚的,不是给人教育用的。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连“坐下来休息”都变得拘谨了?
想象一下日常——
逛街走累了,腿软得不行;
带孩子出来晒太阳,娃刚睡着;
老人散步,走两步就想坐一下歇歇气;
外卖小哥快递员,从天亮忙到天黑,就想找个能倚靠的地方喘口气……
这些都是最普通、最基本的城市需求。
长椅,本来是城市对人的一种温柔。
可现在呢?
坐可以,但别想太舒服。
这感觉就像你进商场,保安没看你、但你总觉得自己被盯着。
不是管你,但就是让你“别太放松”。
![]()
02
“我们不是不欢迎你,我们只是怕你待太久”
这几年,类似的设计越来越多:
公园长椅中间突然多出小扶手
商场空地放尖角柱防“占坐”
花坛边缘改成不平凳子“防倚靠”
有地方甚至给地铺设计“防睡钉”
每次看到,我都忍不住想问:
一个城市,连让人停下来休息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有网友说得扎心:
“看似是在防流浪汉,本质是在防所有需要休息的人。”
03
“治理”不是把问题赶走,而是想办法解决
不得不承认,流浪人员管理确实是社会议题。
但是——
你把椅子扎得像仙人掌,流浪汉就有房子住了吗?
不会。
他只是换了个角落,
更暗、更冷、更远离人群。
问题没有消失,只是你看不见了。
这不是治理,这叫“眼不见为净式管理”。
真正更高级的城市是什么?
不是赶走脆弱的人,
而是给他们一个不会被赶走的临时喘息空间。
有些国外公园会设置“可躺休息区”,
有些城市设日间庇护所、公共休息室、救助站……
解决问题,而不是遮挡问题。
04
城市的温度,是对最弱的一群人态度
我一直觉得——
城市有没有温度,不看灯光霓虹,看它对最没力量的人有多温柔。
很多人嘴上说“是防流浪汉”,
但潜台词往往是:
“我不想看到他们,影响我心情。”
这听起来很现实,也很残酷。
可别忘了:
每一条街上奔波的普通人、每一个累得不行需要躺一下的上班族、每一个坐地铁睡着的年轻人,
和那群“躺凳子的人”,其实都没差多远。
生活本来就有时候很累,公共空间就是为了让人喘口气。
不是为了教你“别赖着”。
05
你会坐那种长椅吗?
坦白讲,看到那条“加栏杆长椅”时,我的第一感受是:
它看上去不是为人类设计的,它只是为了“管理效率”而存在。
你说市民更容易坐?
但那不是真正的“让人舒服”。
那只是“让人不敢久留”。
公共空间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是让人安心停下来,
不是逼人继续赶路。
也许我们都要问一句:
当一个城市开始害怕“人休息”,它还叫宜居吗?
你怎么看?
你愿意坐一条“不能太放松的椅子”吗?
还是你更希望生活的城市,哪怕只多一点点温柔?
欢迎留言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