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刷到过2米28的“亚洲第一中锋”吗?
![]()
我上周陪儿子练球,教练突然冒出一句“用穆铁柱的低重心投篮”,把我拉回40年前——那会儿我还没出生,却像被他亲手拍过肩膀:别怕高,怕的是站着等球掉嘴里。
![]()
纪录片里有个镜头把我看愣了:1979年八一队打美国大学生联队,穆铁柱78%命中率,对面黑人内线被他挤得一路小碎步退到广告牌。
解说员嗓子劈叉:“这哪是投篮,是往篮筐里倒豆子!
”可没人知道,赛前他跑了一万米热身,汗滴在木地板上像下雨,美国队助教偷偷捡回去一瓶,说是要化验是不是掺了铁屑。
更离谱的是,他退役后把上门送钱的品牌方全挡在门外,“我靠篮球吃饱,不能再靠它吃撑。
”一句话把当年刚签天价的姚明听得直挠头。
后来大姚在纪念活动上坦白:“我到今天也没学会他这股轴劲。
我扒完他写给老婆的情书,酸得牙痒。
人家第一次见王专红,是1976年全国比赛后收到一麻袋球迷来信,他真就一封封拆,拆到第317封,一张二寸黑白照掉出来,背后写着“你打球像大树,我站你旁边像小草”。
三个月后,他扛着两袋新疆葡萄干跑到青岛岳母家,进门先劈柴、掏炉灰、把院子里白菜全腌成酸菜,邻居以为来了临时工。
体检报告他自备,连牙周炎都写在上面,老太太看完只说一句:“傻大个,倒实在。
![]()
”婚礼那天,他借来一身蓝色工装,请帖用红纸手写,全队凑钱买了一斤水果糖,糖纸省下来给客人当请柬——现在听来像段子,当时把新娘子哭成泪人。
2023年北体大那帮博士生把他1979年的训练笔记翻出来,纸脆得掉渣,却画满了小人:脚尖朝内45度,膝盖夹球,蹲到屁股贴脚跟,再抬头瞄筐——这就是后来被写进青训教材的“低重心投篮”。
队里12岁小队员试完,三天后跟我说:“叔叔,我手腕不翻了,球终于直着走。
”我当场鼻酸,好像看见那个16岁在戈壁滩搬水泥的自己,如果当年有人递给我这张小纸条,会不会也能长高20厘米?
他59岁走的那天,北京下着暴雨,八宝山门口挤满穿旧球衣的陌生人,有人举着“94号”纸板,雨水把字迹泡成墨河。
儿子穆桐后来把父亲骨灰撒在新疆昌吉的戈壁,说那里风大,球传得远。
今年清明节,我刷到穆桐发的视频:一片黄沙里,半截锈迹斑斑的篮筐斜插在土堆上,他投了个三不沾,镜头晃到天上,配文——“爸,这球你接好,别再跑一万米了。
我关掉手机,带娃去楼下球场,让他蹲到最低再起身,球磕筐弹出,我吼:“继续,大树当年投丢的比你多一万倍。
”孩子回头问我谁是穆铁柱,我指了指胸口:“在这儿,2米28,不弯腰永远够不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