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终极王牌”轰-20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亮剑,难道真要等美国B-21飞遍全球才肯出来吗?
这事儿真挺磨人的。去年11月,美国那边闹得动静可不小,他们那款叫B-21“突袭者”的隐身轰炸机,在加州的帕姆代尔空军基地,慢悠悠地飞上了天。那画面,黑黢黢的一个大三角,没啥声音,就那么飘着,看得人心里直发毛。
网上视频一出来,全世界的军迷圈子都炸了锅。这玩意儿,明摆着就是冲着“穿透任何防空网”去的。
美国人自己也毫不遮掩,说这是他们“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宝贝疙瘩。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用别人没有的高科技,把你家的看家本领全给废了。
B-21就是这么个角色,它不是简单的一架飞机,是美国想继续在全球当老大的一个重要筹码。他们觉得,有了这玩意儿,想去哪就去哪,谁也拦不住。
![]()
这一下,压力全给到我们这边了。大家都在念叨那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20家族”最后一位成员——轰-20。这玩意儿传了快十年了,从2016年空军说要搞开始,就吊着所有人的胃口。大家伙儿都盼着它能出来,跟B-21掰掰手腕。
![]()
说起来,轰-20要搞的这种“飞翼”布局,背后可是一部百年辛酸史。最早琢磨这事的,是二战时候德国的霍顿兄弟,他们搞出来的Ho 229,长得就像个外星飞船,可惜没等到上战场,德国就投降了。
后来,美国一个叫杰克·诺斯罗普的天才设计师,也对这玩意儿着了魔,一辈子都在捣鼓,搞出了YB-35和YB-49。那飞机飞起来是真漂亮,但也真要命,飞不稳,摔了好几架,最后项目只能下马。
![]()
飞翼布局这东西,好处是太明显了,天然就隐身,雷达波照上去,大部分都滑走了,根本弹不回来。但缺点也致命,它没有尾巴,飞起来就像块飘忽不定的板砖,全靠飞行员用命去稳。
直到后来电脑技术上来了,搞出了牛掰的电传飞控系统,才算把这头“猛兽”给驯服了。美国的B-2就是第一个成功的例子。
![]()
所以你看,轰-20敢用这种布局,说明我们不光是在气动设计和隐身材料上有了底气,更关键的是,在飞控软件和机载计算机这些“大脑”上,也跟上了世界的脚步。
这可不是敲几行代码那么简单,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计算和试验。咱们现在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想看得更远。
最有意思的是俄罗斯人的态度。他们自己的下一代轰炸机PAK DA项目,一直磨磨蹭蹭,还在图纸上画呢,预计2027年才能首飞。
所以,俄罗斯的媒体,比如那个“自由媒体网”,对轰-20那是相当关注,甚至有点“羡慕嫉妒恨”的味道。他们分析说,轰-20在隐身涂层和气动设计上,可能比美国的B-2还强,综合性能没准能甩开美俄现有的同类产品。
![]()
这话听着有点捧杀,但他们说得有鼻子有眼。说咱们的轰-20航程能到一万二千公里,载弹量至少20吨,还能全程用国产发动机,不怕别人卡脖子。这哪是在报道新闻啊,简直像是在看自家没出息的娃,再看看隔壁家的学霸,那种心情,复杂得很。
![]()
那轰-20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这事儿谁也说不准,但蛛丝马迹还是有的。这几年,国外的卫星就没闲着,一直盯着咱们西北的马兰测试基地。
从照片上看,那边的机库确实在扩建,跑道也加固了,一看就是要伺候一个“大块头”。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让所有人都觉得,好戏可能真要开场了。
![]()
国内的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也给过一个预测,说轰-20可能在2025年末首飞。这个时间点,跟俄罗斯媒体的猜测倒是不谋而合。军迷圈里更是传得神乎其神,今天说总师是谁谁谁,明天说可能在哪个纪念日亮相,虽然都没成真,但大家的热情是一点没减。
![]()
这玩意儿一旦出来,那可就不是多了一款新飞机那么简单了。咱们现在有歼-20这种顶级的战斗机,有运-20这种能拉能跑的大型运输机,就差一个能飞得远、打得狠的战略轰炸机。轰-20就是来补上这最后一块短板的。
有了它,咱们的空军才算真正迈进了“战略空军”的门槛,跟美国、俄罗斯站在同一个级别上。
![]()
说白了,轰-20就是咱们“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里最硬的那根“定海神针”。它的任务不是去征服谁,而是让那些想来咱们家门口搞事的人,掂量掂量后果。
当你的打击范围能覆盖到对手的后方基地,甚至本土边缘时,对方想动手就得三思而后行。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一种高级的威慑。
这场天空之上的巅峰对决,大幕才刚刚拉开。
#热点观察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