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制造遇上数智化浪潮,当企业文化碰撞管理创新,一家从黄河滩区走出的小作坊如何蜕变为全球起重机行业的“隐形冠军”?2025年10月30日,由河南企业圈重磅推出的“中原商道・标杆赋能”河南名企研学首站活动,带领 30 多位来自省内外的企业家走进位于河南省长垣市的河南矿山智能产业园(下称 “河南矿山集团”),通过实地参访、专家解析、座谈研讨,解码传统制造企业穿越周期、持续领跑的核心逻辑。
![]()
一场“沉浸式”的商业实战课
区别于传统培训的“理论灌输”,本次研学以“传统制造的‘隐形冠军’之路与全产链数智化发展” 为核心主题,打造 “研有所见、学有所获、思有所得” 的深度赋能平台。作为名企系列研学的首站,河南矿山集团的选择经过精心考量—— 这家 2002 年创立的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员工超 5100 人、年纯利润 2.6 亿元的行业龙头,通过数智化转型深度布局,构建独具特色的智能制造体系,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5 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其智能制造水平获国家权威认可;同时,以 “孝文化” 塑造企业温度、以 “敢分钱、会激励” 的分配机制激活团队潜能,成功破解制造业 “招人难、留人难”困局,成为河南制造 “由大到强” 的典型样本。
“这不是简单的参观,而是走进企业‘主战场’的实战课。” 河南企业圈联合创始人刘冰在活动开场时表示,研学活动的核心特色在于 “沉浸式体验”“标杆式对标” 与 “专家级解读”:通过深入河南矿山集团内部,让企业家亲身感受标杆企业的运营细节、文化温度与数智化高度,学习其 “隐形冠军” 成长的底层逻辑与核心方法论;同时搭建与资深专家的交流桥梁,在思想碰撞中启发商业智慧,明确自身企业差距与追赶路径,最终实现从 “看到” 到 “学到” 再到 “用到” 的闭环,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带着 “真干货” 返程,助力企业找到发展 “第二曲线”。
![]()
从 “智能车间” 到 世界首座“中国起重机博物馆”
研学第一个环节首先聚焦河南矿山集团的 “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企业家们坐上观光车,进入16 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单体起重机智能车间 ——600 余台套机器人有序作业,36 条机器人焊接线高效运转,50 余条自动化产线实现 “钢板进厂到整机下线” 的全闭环生产。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 “起重机身份证” 体系:通过全面推行二维码管控,原材料批次、工序流转、质量检验、包装发运可实现 “一秒溯源”,质量问题定位时间从 “小时级” 压缩至 “分钟级”;自主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能为客户提供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服务,助力客户产能提升 10%、设备停机率降低 30%,故障预警响应时间不超过 5 秒。
随后,企业家们走进本次研学的“文化地标”——世界首座 “中国起重机械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历史脉络展示,深入了解起重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河南矿山集团从 “滩区小厂” 到 “全球巨头” 的成长轨迹,感受企业对行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座由河南矿山集团投资 1.2 亿元建设、建筑面积达 7600 平方米的以起重机械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以 “擎天撼地 撬动世界的起重机械” 为主题,承载着 “传承起重机械历史文化,科普行业发展脉络” 的核心使命。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与讲解下,企业家们逐层探访序厅、古代起重机械、近代起重机械、新中国起重机械、长垣起重之乡及尾厅六大展区,在 763 件套珍贵藏品中读懂行业 5000 年的进化史。
最令企业家们动容的是 “长垣起重之乡” 展厅。一面镌刻着 “一把锤子敲出一个起重产业” 的文化墙,揭开了长垣起重产业的起源密码:宋代锔匠的技艺传承、上世纪 70 年代 300 多家家庭作坊的萌芽、1987 年长垣第一家股份制起重机厂的诞生,再到如今 1300 余家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展厅通过史料、影像与实物,完整呈现了 “中国起重机械之都” 的崛起轨迹。其中,河南矿山集团创始人崔培军响应 “回归工程” 回乡创业的故事,与展厅内的早期生产工具、第一台自主研发起重机模型相互印证,让企业家们深刻体会到 “隐形冠军” 背后的产业土壤与时代机遇。参访中,有的企业家在起重机模拟操作台驻足体验,亲手操控虚拟起重设备,在互动中深化对行业技术逻辑的理解。
![]()
![]()
多维度解码“河南矿山模式”的思想盛宴
实地参访后,企业家们与河南矿山集团管理层展开座谈交流。副总裁岳相斌、副总经理郑胜强、董事会成员马利娟(公司办主任)、蔡春雷(信息部部长)以及宣传部部长冯孝贝等高管出席。
河南企业圈联合创始人、企业家日报驻河南首席记者李代广代表研学主办方向来自各地的企业家们表示欢迎、向河南矿山集团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他回顾了二十年来对河南矿山集团一路发展、壮大、成长、跃迁的见证,并动情的讲述了他遇到的一个粉丝朋友因为崔培军书记的大爱所感染激励而走出困境的故事。
![]()
座谈会上,政、企界权威专家从不同视角解读了河南矿山集团的成长密码,为参与的企业家提供 “可复制、可借鉴” 的方法论。
用友网络河南公司制造行业事业部总经理杨业学,拥有 20 年以上 IT 领域 ERP 相关产品研发、实施和大项目咨询、交付经验,是数智化领域的 “实战派专家”。他以《从传统制造到卓越级智能工厂的数智化跃迁》为主题,深度拆解河南矿山的数智化实践。 杨业学强调,河南矿山集团的核心优势在于 “以 ERP 为核心,搭建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平台”,消除信息孤岛后,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25%,库存周转率提升 35%,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提供了 “从规划到落地” 的完整路径。
![]()
河南企业圈联合创始人、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组织管理专家徐巍,以《激活组织的价值分配机制》为主题,揭秘河南矿山集团 “员工流失率低、团队战斗力强” 的核心密码。他指出,河南矿山集团的分配机制遵循 “道与术结合” 的逻辑:创始人崔培军“大道同行,共同富裕” 的初心是根基,企业立体化的、与企业效益、个人贡献动态挂钩的四维薪酬体系则是支撑。河南矿山集团10 年以上工龄管理人员占比超 70%,一线生产班组 10 年以上工龄占比超 50%,数据直观印证机制的凝聚力,当员工把“岗位”当成“自己的平台”,把“任务”当成“自己的事业”,从“为企业干”变成‘为自己干“,组织的潜能便会爆发。
![]()
河南企业圈联合创始人刘冰具有近20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长期深耕名企研学与组织能力研究,她以《从理念到组织能力的文化闭环》为主题,结合德鲁克管理思想与吉姆・柯林斯 “飞轮效应” 理论,系统拆解河南矿山集团 “理念落地” 的完整逻辑,提出 “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的核心三问,直指传统研学 “学表象不学本质” 的痛点,为企业家提供 “解构 - 重构 - 落地” 的研学转化方法论。她解析说,河南矿山的 “文化闭环” 在于 “理念有落地载体、行为有制度保障、成果有反馈激励”,这种 “从理念到行为再到成果” 的闭环,让组织能力真正落地见效。
![]()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副总裁岳相斌代表企业致谢,他以朴素的语言概括河南矿山的发展逻辑:“23 年来,我们一门心思做起重机,干得多、总结少。今天三位老师(杨业学、徐巍、刘冰)从数智化、分配机制、文化三个维度对我们公司做了点评,这既是美誉和鼓励,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总结提炼的不足,为未来改进指明了方向。”他分享说,河南矿山的成长没有 “捷径”,而是靠 “极致的产品主义” 与 “扎实的内部管理”—— 从最初追求 “做好每一台起重机”,到后来布局数字化转型、构建文化体系,每一步都围绕 “客户价值” 与 “员工成长” 展开。他透露,未来企业将继续深耕 “智能制造”,同时扩大 “起重装备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影响力,通过统一采购平台帮助联盟企业年降本 3.2 亿元,通过联合开发缩短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周期 50%,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助力 “河南制造” 走向全球。
![]()
河南省委咨询组成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河南企业圈特聘顾问张占仓长期关注河南企业发展,曾多次带队调研河南矿山集团,他以 “宏观战略观察者” 的视角对研学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河南矿山在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协同中的标杆意义,分析数字化转型趋势与产业集群优势,为参与的企业家提供行业发展启示。张占仓特别强调 “产业集群” 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河南矿山所在的长垣起重装备产业集群,联合 260 余家配套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成立‘起重装备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共享资源、共生共赢,这种‘生态圈’让企业竞争力辐射全球”。同时,他点赞河南矿山的 “社会责任感”:“企业文化的本质是‘立足于对社会做贡献’,河南矿山给员工父母发孝心礼金、与员工共享利润,对社会负责任、对社会有回报,是百年企业的根基。”
![]()
首站启程,意义非凡
本次研学,来自陕西隆基绿能光伏科技、山东智谷投资、河南能源集团大象企业发展研究院、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阿里资产河南服务中心、河南文水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金玺棠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郑州启元功夫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宝鸡诚卓立信咨询服务公司、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互振商塾等机构的30多位企业家,不仅是 “走进一家企业”,更是“对标标杆、寻求突破” 的开始 ;不仅是找到一套”方法论“,同时也链接一个“资源圈”。研学实现了 “企业家与标杆企业管理层” 的面对面深度交流,更搭建了 “持续赋能” 的资源网络 —— 参与者可与河南矿山集团保持长期沟通,共享产业资源;河南企业圈也将为参与者提供后续对接服务,推动跨企、跨省合作,为未来业务联动、经验共享奠定了基础。
从行业视角看,本次研学不仅是对河南矿山集团 “隐形冠军” 模式的解码,更是对 “河南制造” 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背书,证明传统制造企业无需依赖 “低端竞争”,只要抓住 “数智化转型、文化赋能、人才激励” 三大关键词,就能在红海市场中建立绝对优势。正如张占仓院长所言:“河南矿山集团的成功不是个例,而是‘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跨越的缩影,其经验将为更多传统企业提供信心与路径,推动整个河南制造业升级。”
首站启程,意义非凡。“中原商道・标杆赋能” ,未来随着更多河南标杆企业打开大门,中原企业家将在相互学习中凝聚共识,共同推动 “河南制造” 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