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刀哥,
大厂工作过几年,现在是出海创业者,深入研究AI工具和AI编程。
这份PPT实际上不叫《事情为什么会踏马发展成整个样子?》
![]()
但如果不是这个名字,我确实不会大周末,从知名AI博主,赛博禅心的公众号点进去看(原PPT标题叫《2025年AI行业综述》)。
我反应了半天明浩是谁,原来是庄明浩庄老师,说起来我们还是前同事!
庄老师,前经纬中国VP,现趣丸科技VP,趣丸你可能没印象,但说到趣丸科技自研的国内首款对话式音乐创作Agent “Tunee”,那你应该就知道了!原来是它!
我跟庄老师的上次对话,还停留在2018年,那个有点悲凉的秋天。
2015年秋天,跟庄老师一起,在熊猫直播狂奔三年。虽然见面次数屈指可数,当时庄老师已经是知乎大V,投资圈大佬,公司副总裁,但他为人亲切可亲,幽默有趣。
熊猫直播也推出各种创新,PGC,hello 女神,小葱秀,但架不住突发事件,最终资金链断裂破产。连曾经不如我们的虎牙直播都上市了,没能跟庄老师一起发财,确实挺遗憾。
没想到今天又有了点交集,做为一个厚脸皮的AI博主,这个前同事身份,还是要蹭一蹭的,哈哈。
书归正传,170页PPT:信息量太大了,爆笑中有干货。我从创业者、技术观察者、投资洞察三个维度,提炼出大家最关心的20条干货洞见。
一、AI 行业核心趋势与现实
1️⃣AI热度见顶,进入理性期
8月后AI搜索指数下滑,反映“认知泡沫”退潮。
![]()
点评与笔记
我自己从这里学到一招,就是google trends,地址: https://trends.google.com
我自己做了个表对比:
![]()
不过庄老师的判断我斗胆质疑下。确实从10月开始,都有下降,但是我从图上看不那么明显,个人和技术群里的感知不明显。
AI编程领域越来越火,没了AI编程工具,码农简直可以说不会工作了。亚马逊财报最近爆出全球大规模裁员,也是因为要投入更多资源到AI上。
而且真实应用与产业渗透仍在上升。热度降温不等于行业停滞,
头部公司(如 Replit 和 Cursor)的年化经常性收入(ARR)仍在高速增长。
AI对搜索的冲击非常大,对于 AI 基础设施、B2B 产品和 API 服务,Google Trends 的搜索指数已不再是衡量商业成功或实际使用量的主要指标。真正重要的指标可能是 ARR(年化收入)、API 调用量和企业合同数。
2️⃣技术叙事从“AGI神话”转向“渐进式智能”
AGI的提法淡出,行业回归“可验证、可落地”的渐进式技术演进。
![]()
点评与笔记
5个趋势: Agent 化成焦点;开源模型井喷式加速;语音到语音模型可用于生产;图像视频生成普及;全模态竞争加剧,推动智能、效率与速度全面提升。
AGI 仍然是愿景,但在资金和时间的双重压力下,行业已经务实地聚焦于 “推理模型”、“多模态” 等可带来实际商业收益的技术点。
AI 行业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升级,由 LLM 提供能力,由开源加速扩散,最终以多模态 Agent 的形式落地到高价值的商业场景中。单纯的“聊天机器人”时代已经结束,我们进入了“多模态工作流自动化”的时代。
3️⃣LLM主航道进入推理模型阶段
![]()
大模型在逻辑推理、长上下文、可验证性上持续突破,强化学习回潮,出现“中训练(in-training)”概念。
点评:在 GPT-5、Gemini 2.5 这一代,厂商的核心竞赛焦点已经从“谁能生成更流畅的文本”转向了“谁能进行更深度的逻辑推理”。推理能力是未来十年 AI 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具备强大的推理能力,模型才能执行多步骤任务、使用工具(如搜索、代码执行)并进行复杂的规划,成为真正的 AI Agent
这也是庄老师说,今天如果只有一页PPT,那就是我们现在到了哪儿?到了L2-L3左右,推理者和智能体之间。
![]()
4️⃣Benchmark体系失效,实用评估取代竞赛指标
![]()
论文分数和排行榜已无法反映真实价值,行业更关注“在真实场景下的可靠性和效率”。
点评与笔记
国内大模型擅长打榜好像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通用Benchmark 的参考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高度专业化和实用化的Benchmark 体系。到底哪家好,用户也会用脚投票。
5️⃣开源叙事成为中国AI厂商主旋律
![]()
开源不再被视为“非商业”,中国厂商(如智谱、DeepSeek)在引导生态。
6️⃣视觉+语言融合加速,世界模型成新焦点
![]()
“世界模型”被视为孕育AGI的“子宫”,视频和多模态媒体成为AI能力的新战场。
点评与笔记
世界模型通过模拟和预测物理世界规律,解锁机器人、影视、工业模拟等广阔商业空间。它提供 AGI 所需的“经验与规划”,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石
右边的图无疑是李飞飞博士的marble ,世界模型她可不能缺席。地址: https://marble.worldlabs.ai/
二、产品与市场层面的转向
7️⃣OpenAI定位已变:从研究实验室到AI生态央企
![]()
估值达5000亿美金,产品线覆盖 ChatGPT、Coding、Agent、Sora、Atlas,全栈垄断。
点评与笔记
OpenAI最近说要准备上市了,太烧钱,不再融点扛不住了。这里让我差异的是,Claude的公司Anthropic估值已经1800亿美金,对比一下,我觉得Anthropic的泡沫更大,OpenAI反而还好,在广大C端的品牌心智太稳了。
8️⃣Chatbot战役结束,AI-Coding与Agent崛起
![]()
Chatbot流量见顶后,增长点转向代码生成、自动化Agent与企业级场景。
点评与笔记
毫无疑问!Chatbot 已是红海,高价值的增量市场在于自动化工作流(Agent)和生产力工具,例如AI Coding 、AI设计、AI视频制作。
9️⃣用户活跃下降
![]()
PPT指出“人均Token下降”,时长也不长
点评与笔记
人均 Token 和时长不变,但总调用量、总收入和任务成功率如果上升,就意味着强劲的增长。
而且现在AI应用和传统应用已经很难分清彼此了。你说在微信里直接跟元宝聊天,是不是在用AI?你说在抖音和快手里,送了一个自己生成的AI礼物,是不是在用AI?(据说AI礼物已经日流水过亿了)
ARR成行业虚假繁荣指标
![]()
左边是伏尔泰名言:这个既被称作、且至今仍自称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东西,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点评与笔记
这图太巧妙了!直指AI公司收了一个月的流水,就敢预测一年营收的乱象!
不过也可以参考着看吧 ,毕竟毛利率利润率这种东西AI公司完全没有 哈哈哈。
在高度依赖融资、烧钱做研发的 AI 行业中,ARR 反而是一个稀缺的“硬”指标,它证明了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和可收费性。
1️⃣1️⃣Agent方向项目最多,但落地艰难
2025被称为“Agent元年”,但现阶段“像脑血栓患者”,生态复杂、连接成本高。
![]()
1️⃣2️⃣浏览器战争重启,Agent与搜索大乱斗
AI Agent正在吞噬搜索与浏览器入口,OpenAI Atlas、Perplexity、Google Search+Gemini都在混战。
![]()
点评与笔记
这里没放个庄子名言可惜了:
究竟是Agent在做梦,梦见了自己里边跑了一个浏览器呢?
还是说,那个浏览器正在做梦,梦见了自己里边跑了个Agent呢?
三、资本与泡沫的结构性风险
1️⃣3️⃣英伟达已成为“AI央行”
靠GPU供应与现金流控制产业节奏,估值世界第一,利润和现金流支撑整个AI链。
![]()
1️⃣4️⃣AI投资单位膨胀:Billion → Trillion (万亿)时代
PPT用幽默形式列出资本通胀:10亿美金估值只是门槛,主流AI项目融资动辄百亿级。
![]()
1️⃣5️⃣循环融资与估值过热是最大隐忧
出现“公司互投、基金循环”现象,形成泡沫式虚假繁荣。
![]()
![]()
点评与笔记
不是说折旧后英伟达又能卖出GPU,就说明AI发展欣欣向荣,这里风险在于,如果未来三年内,AI 商业化(如企业 Agent 落地)的速度慢于 GPU 的成本折旧速度,那么这些囤积的、昂贵且过时的 GPU 资源就会成为客户资产负债表上的负担,泡沫破裂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
1️⃣6️⃣MAG7叙事延续,但增长乏力
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英伟达、特斯拉撑起股市,但估值已透支未来预期。
![]()
1️⃣7️⃣Neocloud(新云)成为新战场
传统云(AWS/Azure)增量见顶,AI算力需求催生专业云厂商(CoreWeave等),部分“野路子”融资过热。
![]()
![]()
1️⃣8️⃣“泡沫”不是是否存在,而是类型不同
定义泡沫类型:债务型、股权型、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泡沫。AI当前属于高估值+非生产性泡沫阶段。
![]()
1️⃣9️⃣“这次不一样”?也许更糟
与2000年.com泡沫对比——相同的是资本狂热,不同的是这次的周期更短、资金更集中。
![]()
2️⃣0️⃣投资者焦虑:怕泡沫爆,也怕错过泡沫
PPT引用彼得·林奇名言:投资者因“担心泡沫而错过牛市”损失的钱,比泡沫本身多。
![]()
点评与笔记
譬如烟草和游戏,大家可以想想有多难戒。AI上瘾也已经势不可挡,正如工业科技的发展一样,不可逆了。我个人感觉,就算有泡沫,戳破了之后,还是会走上更便捷,更智能的AI科技发展方向,回不去了。
其他有趣的
贴点图吧,梗和好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
![]()
![]()
![]()
![]()
![]()
哈哈哈!AI还是无法替代人类做PPT啊 ,怪不得AI PPT能变现那么多!是个痛点!
![]()
![]()
小彩蛋,Gemini和千问,在这份137MB大小的PPT面前都失去了用途,我也了解到他们的文件上限了。
![]()
![]()
后记
信息量非常非常大,好多信息和产品,庄老师不写,我根本都不知道,AI博主表示狂喜,这个PPT够我消化好几个月的,里边提到的AI工具,评测一轮都得一年了:
![]()
有趣的是虽说,他抱怨有些东西这周写完,下周竟然就过时了。2024年他的总结里的几张PPT,放到今年也没过时!
庄老师的思想高度和行业趋势观察总结也非常深入,这个PPT值得反复去看去研究!
认识了十年,2018年之后跟庄老师再无交集,包括跟熊猫直播的很多前同事也是,谁也不想提起那个伤疤,那个意难平,那个不甘心的三年。
而2025年又因为AI,开始关注庄老师,研读他的PPT。时光轮回啊,可能这就是AI的魔力,每天都有新鲜事,好玩的事儿,让我们一起AI!
![]()
我是刀哥,大厂工作过几年,现在是出海创业者,深入研究AI工具和AI编程。关注我,了解更多AI知识!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