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你这冰箱里怎么装满了塑料袋?”社区医院体检日,65岁的刘阿姨正一边翻腾自家冰箱,一边把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菠菜、韭菜等青菜。
连同装菜的塑料袋一股脑塞了进去。她乐呵呵地说:“就图个方便嘛,买菜人家都给塑料袋,回家直接放冰箱,省得洗洗弄弄!”
旁边的儿媳却忧心忡忡:“妈,这种袋子能不能直接放?网上说有毒还致癌!”刘阿姨摆摆手:“啥都说不让用,那咱们还能吃啥?”
![]()
这番对话,可能正发生在无数家庭的厨房里。到底装菜的塑料袋进冰箱会不会有毒?真的有致癌风险吗?不放袋子、菜直接进冰箱反而会蔫?这些争议,今天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权威实验,揭开真相。特别是第3个发现,超6成家庭都中招,你是否也在其中?
“塑料袋致癌”的说法层出不穷,究竟事实如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指南明确指出:普通菜市场用的“方便袋”(非专用食品袋)。
多为低成本高压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常含有杂质、增塑剂等添加剂,这些物质在低温下通常释放量极低,但若遇油脂、酒精或加热,则有微量析出风险。
![]()
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针对家庭冷藏方式曾开展专项调查。结果发现,64.7%的受访者习惯将菜直接连塑料袋放冰箱。
实验室检测显示,当蔬菜含有较多水分、与密封不严的劣质塑料袋长时间接触时,袋表面部分增塑剂迁移率可达每千克食品5-10微克,但整体迁移量远未达到国际标准限值(如欧盟标准为60微克/千克)。
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2018年研究则指出,冷藏时塑化剂迁移风险大幅低于高温加热情境,但如果塑料袋非食品级、材质劣质,长期反复使用,也有累计暴露隐患。尤其对孕妇、儿童及慢病人群更需重视。
实际上,大部分正规食品级塑料袋,在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应用相对安全。但那些印刷图案鲜艳、无标识或手感过软的袋子,往往存在安全隐患。
![]()
许多人以为,塑料袋只是个“外壳”,顶多影响新鲜度,不影响健康。其实,不同类型的塑料袋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各有不同,尤其是这第三点,容易被大众忽视。
如果塑料袋本身不洁净,上面残留的菜市场灰尘、细菌等会带入冰箱。据北京协和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直接用外来塑料袋冷藏,微生物数目比用自备保鲜袋高出3倍以上,易导致食物交叉污染,加快蔬菜腐败变质。
劣质塑料袋未必耐低温。长期冷冻冷藏,某些低价袋子产生裂纹、渗水,微量塑化剂和杂质可能析出。
![]()
研究显示,非食品级袋子冷藏一周后,迁移物在菜叶表面平均残留量提升13.2%。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尤其是袋子反复循环用,一些看似“结实”的老旧塑料袋,反而最危险。
也是很多人没想到的,塑料袋密封性差,容易导致蔬菜内部“缺氧腐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监测表明,大量尝试显示,用普通不透气塑料袋装菜入冰箱,绿叶蔬菜在4-5天后丧失32.5%的VC含量,并容易滋生厌氧菌。
而使用专用透气保鲜袋,营养损失可减少一半。这样一来,你省的事,却可能让菜更易坏、营养打折,还给健康埋下了“不易察觉的隐雷”。
![]()
面对五花八门的塑料袋,怎样把握安全底线?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议:
优先选择有“食品接触用”标志的袋子。正规食品级塑料袋表面有明确信息(如QS标识、PE或PP标志),不选颜色鲜亮、杂质多、无正规标识的袋子。
冷藏前,一定先清洗、控水再装袋。不建议直接用买菜原袋,菜叶清洗控干,用专用保鲜袋(或干净微孔袋)分装,减少水分聚集、细菌温床。必要时贴标签,避免混放。
定期清理、杜绝一次多用。塑料袋不要循环反复装菜,尤其旧袋、破损袋、油腻沾污袋更需丢弃。冰箱冷藏区每周清理一次,保证环境干燥、无异味,更利于家人健康。实在图方便,也要记得将菜袋敞开口或打一小孔,增加透气性,减少菜叶腐烂风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