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竹铭
编辑|相青
出品|增长工场
最近,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再此挥下裁员大刀:计划裁减约1.4万名公司职员,创造了2020年以来科技行业最大的裁员规模。
有意思的是,亚马逊的业绩其实并不差。根据10月31日亚马逊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其净销售额增长12%至1802亿美元;净利润为2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8.6%。
业绩出色,为何仍要裁员?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其实暴露了科技巨头在AI浪潮下的真实焦虑:不变革,就被革命。
![]()
裁员实况:
并非孤立,而是行业集体转向
亚马逊此轮裁员,并非简单的节流,而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战略重组。
有人说,截至今年二季度,亚马逊全球员工总数约154万,1.4万人的裁员规模相对并不大。但其实,154万员工中公司职员约35万,其余都是一线的仓储与物流员工。而此次裁员范围主要就落在公司职员中,因此占比并不小。
也就是说,亚马逊的这次裁员主要指向中后台岗位,目的是精简架构、提升整体人效。亚马逊人力体验与技术高级副总裁贝丝·加莱蒂在内部信中说得明白,这次调整旨在“减少层级、去除管理冗余,并将资源集中于公司最关键的押注领域”。
她坦言,在公司业绩尚好时裁员容易引发质疑,但强调这是必要之举,因为“世界正在快速变化”。
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亚马逊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裁员。此前公司已累计裁减超过2.7万人,加上本次的1.4万人,裁员总数已突破4万。
这一收缩,也被视为对疫情期间过度扩张的结构性回调。当时线上需求激增,亚马逊全球员工数一度膨胀至约160万。如今市场回归常态,冗余的成本压力逐渐显现。
GlobalData董事总经理Neil Saunders将此次裁员称为一次“深度清理”。他指出,亚马逊实力依旧强劲,但在全球市场收紧、基础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公司必须主动作为,以维持利润的健康增长。
放眼整个科技行业,亚马逊的裁员行动并非孤例。
追踪科技裁员的网站Layoffs.fyi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16家科技公司累计裁撤近10万个岗位。微软在今年7月裁员约9000人,是其自2023年初以来多轮裁员的延续;最近,Meta也裁掉了其超级智能实验的约600名员工。
这些几乎同步发生的人员调整,共同指向一个事实: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型,而不仅是某几家公司的经营调整。
而这场转型的背后,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推动力——AI。
![]()
深层动因:
AI竞赛,不惜代价也要赢
AI的飞速发展与激烈竞争,正是亚马逊此番调整的根本动因。
亚马逊CEO安迪·贾西今年6月就曾预警:随着AI技术普及,“公司部分岗位需求将自然减少,而新的技能岗位将不断产生”。亚马逊人力体验与技术高级副总裁贝丝·加莱蒂则强调,AI是“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使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新。如今,这些话正在成为现实。
亚马逊在组织上做“减法”,但在AI布局上做起了“加法”。今年第二季度,亚马逊资本支出高达314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流向了AI基础设施。公司明确表示,下半年仍将继续加大投入。
这些投入正迅速落地。最近,亚马逊正式启用耗资110亿美元建造的AI数据中心“Project Rainier”。在业务层面,亚马逊的AI布局已全面铺开。从电商业务的智能导购Rufus,到云服务AWS的生成式AI平台Bedrock,再到智能语音助手“Alexa+”,AI已渗入亚马逊的多条业务线。
物流环节也在加速智能化。亚马逊物流副总裁贝丽尔·托梅透露,公司正在测试一款AI眼镜,可帮助快递员优化路线、快速识别包裹。
在仓储场景,多臂机器人“Blue Jay”已能同时完成拣选、存放与整合货物等复杂任务。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估,到2027年,仓储自动化可为亚马逊节省高达40亿美元的人力与运营成本。
然而,亚马逊在AI赛道上并非高枕无忧,它正面临着来自微软、Meta、谷歌等老对手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微软凭借与OpenAI的深度绑定,在企业级AI应用市场占据了先发优势。其推出的Copilot for Microsoft 365已快速渗透至企业办公场景,直接挑战亚马逊AWS的政企客户基础。
谷歌则依靠其强大的基础大模型能力和搜索引擎入口,在消费级AI应用上持续施压。其最新发布的Gemini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对亚马逊的Alexa生态和电商广告业务构成了长期威胁。
更不容小觑的是Meta。尽管其业务重心在社交领域,但Meta持续开源其大模型,推动了行业技术平权,客观上降低了AWS在AI算力市场上的稀缺性和议价能力。更重要的是,Meta每年投入高达660亿至72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其宏大的计算能力建设计划,展现了在AI领域长期竞争的决心。
面对强敌环伺,亚马逊不得不加快步伐。近期,公司甚至不惜更换AWS部分业务线的高管、重组AI产品团队,以提升决策效率和产品推出速度。
可以说,AI已成为亚马逊不能输掉的战场。即便代价是裁撤部分现有岗位,也要全力押注未来。现在的裁员,是为了将来更轻装前行。
![]()
资本市场:
用脚投票,看好AI转型
资本市场对亚马逊的裁员与转型策略,给出了明确而积极的回应。
裁员消息发布后,亚马逊股价不跌反涨,逆市走强。这清楚表明:投资者认同并看好亚马逊向AI全面转型的战略方向。
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也为这份市场乐观情绪提供了支撑,股价盘后涨幅扩大至14%。
财报中,最亮眼的是亚马逊的AWS业务。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20%,达到330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这是AWS自2022年以来最快增速,显示其在AI领域的重金投入已开始带来实际回报。
亚马逊对AI初创公司Anthropic的战略投资,也带来了意外之喜——第三季度净利润中,包含了因投资Anthropic而获得的95亿美元税前收益。
此外,亚马逊的广告业务同样增势强劲,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177亿美元。这其中,AI驱动的精准广告推荐算法功不可没。
亚马逊CFO布莱恩·奥尔萨夫斯基透露,今年前三个季度资本支出累计已达899亿美元,全年预计将达1250亿美元,明年还将进一步增加。
这些数字背后,是亚马逊在押注 AI 基础设施的决心,而新一轮增长的筹码,显然也放在了 AI 上。亚马逊预计第四季度销售额将在2060亿至2130亿美元之间,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在AI领域的重金投入,对亚马逊而言已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正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所言,本轮AI热潮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有本质区别,如今的领先科技企业“都具备实际盈利能力与清晰的商业化路径”。这番话,进一步坚定了市场对AI长期投资的信心。
科技行业的转型步伐,不会停止。随着AI技术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预计还会看到微软、谷歌、Meta等巨头继续进行类似的结构调整与资源重整。
亚马逊CEO安迪·贾西说得更加直白:“生成式AI仍处于普及早期,它将重塑我们业务的每一个角落。”
裁员只是表象,更换引擎才是本质。亚马逊的今天,很可能就是许多大型科技企业的明天。在AI重塑一切的时代,敢于主动革新、甚至壮士断腕的企业,才可能抢先抵达未来。
![]()
![]()
![]()
![]()
捕捉更多出海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