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10月,一则关于哈佛大学的新闻震惊了不少关注美国高等教育的人:哈佛大学的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因为预算紧张,决定裁减员工。
据报道,此次裁员涉及约40名员工,包括多名本科生导师和讲师,占该学院员工总数近15%。平日里,这些“学生生命线”式的岗位帮助学生选课、毕业把关,如今他们被裁,不少学生感到震惊和不满。
哈佛方面清楚裁掉这些岗位对学生体验的影响,但面对几千万美元的窟窿,只能断臂求生。工程学院院长戴维·帕克斯(David Parkes)在邮件中称,这是“非常艰难的决定”,但别无他法。
![]()
这一挑战很大程度源于特朗普上台后对哈佛的种种针对——冻结联邦拨款、限制国际生招生等。虽然9月份,波士顿联邦法官裁定哈佛胜诉,联邦拨款预计2026财年恢复,但川普政府提出上诉,最终结果仍待裁定。
同时,他透露,新出台的联邦政策进一步雪上加霜:联邦政府准备提高大学捐赠基金收益的税率,直接削减收入,并同时降低科研经费的间接成本报销比例,调整资助分配规则。
简单说,哈佛从科研项目里能提取的管理费变少了,未来拿到的大项目也可能变少。
帕克斯形容这是一场研究型大学与联邦政府关系的根本性转变”,即便部分资金恢复,这种变化仍令高校财政承压。
![]()
无独有偶,布朗大学今年也经历了相似的风波。
不同的是,布朗与联邦政府的资金之争看似“和解”,却依然没能止住财政流血。
今年7月底,布朗主动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承诺拿出5000万美元投入州劳动力项目,换取解冻超5亿美元科研资金,并撤销对布朗的调查。
校长帕克森(Christina Paxson)强调,这份协议确保政府不干预教学和言论自由,也没有直接罚款,而是以资助地方公益的方式达成妥协。
但“赢回资金”不等于“脱离困境”。两个月后(10月初),布朗大学宣布因赤字压力,不得不再次动刀削减预算。根据福布斯报道,布朗背负约3000万美元年度预算缺口。为弥补亏空,学校决定裁掉48名员工、取消55个预算空缺岗位。
![]()
![]()
当政治风波冲击美国高等教育界,一所大学的韧性不仅在于其学术声望,更在于其调动财务资源与凝聚校友共识的能力。
哈佛大学便是例证之一,尽管面临运营赤字与联邦经费冻结的双重压力,其在2025财年的捐赠基金总额仍逆势增长至569亿美元,并获得6.29亿美元可立即使用(Current-Use Donations)的捐赠款项,创下校史新高纪录。
这一捐赠热潮的背后,是哈佛校友群体对学校立场的积极回应。在校长就联邦政策争议公开表态后的短短两天内,哈佛便收到近4000笔在线捐赠,总额达114万美元。更引人注目的是,亿万富翁Leonard V. Blavatnik今年7月向哈佛捐赠了1886万美元。
类似的支持也出现在其他面临压力的美国高校中,校友正以真金白银为母校构筑起应对外部挑战的护城河。
圣母大学:10月收到两笔总额达2.05亿美元的捐赠;
科尔比学院:9月收到校史上最大的一笔1.5亿美元匿名捐赠;
佐治亚理工学院:9月创纪录收到已故校友1亿美元捐赠;
史密斯学院:5月收到一笔5100万美元校友捐赠;
另外,美国多所顶尖高校的捐赠基金规模庞大,构成了其财务稳健性的核心基石。以下20所捐赠基金最多的美国大学,财力雄厚,为它们提供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运营自主性。
![]()
最后,提醒大家,风云变幻的时代,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是绝对的“学术象牙塔”。关注学校的财政健康,是否缩减开支,是否延迟基建,也是一种现实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