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第一次踏进崇明学宫,手机对着棂星门晃了下,屏幕里突然钻出两个明代秀才,一揖一让,看得人差点把手机扔了——这就是今年上线的AR导览,老房子的灵魂被技术硬拉回来加班营业,有点瘆人又有点过瘾。
![]()
大成殿前抬头,10.5米的歇山顶压得喘不过气。
![]()
导游说这在江南属于“超规格”,我听了只想笑:古人和现在考公一样卷,连屋顶也要比谁更显摆。
殿檐下的斗拱是“偷心造”,江南几乎绝版,像在木头上玩镂空乐高,每一块都能拆下来当积木,偏偏600年没散架。
去年大修,工人才摸到榫口里藏着张纸条,清嘉庆年间一个木匠写的“今日偷懒,请勿告官”,当场笑抽,这破防的细节比任何展板都生动。
![]()
往后面走,5棵1647年的银杏排成纵队,最粗那棵腰围1.8米,得三个人牵手才能围拢。
秋天叶子往地上一铺,像直接踩碎了一地铜钱,上海城里哪找得到这样放肆的金色?
旁边新立的石碑是今年才挖出的《崇明学宫全图》,证实现在的中轴线就是1622年原址迁移时的真身,等于给整片古建做了DNA鉴定——小故宫的名头终于盖章。
![]()
想体验穿越可以试试每月第二个周六的明制成人礼。
上周刚围观完,一群高中生穿着复原的明代儒生服,帽子太大走路掉两次,旁边的妈妈急吼“别踩到衣摆,这布按孔府旧藏织的,贵!
”开笔环节毛笔还没提稳就戳了自己一袖子墨,现场哄笑。
![]()
说实话,仪式流程跟学校成人礼差不多,就是多了个古服滤镜,但小朋友眼里那股认真劲,把围观大爷都看红了眼。
今年市文旅新开了专线巴士,周六早上人民广场发车,睡眼惺忪上去,两小时晃到崇明。
车上有对情侣嘀咕,“万一AR扫出来个没考上的鬼秀才追着诉苦怎么办?
![]()
”司机头也没回:“先保佑你自己上岸吧。
”这话撂在车上,笑得比冷气还提神。
结尾懒得升华——想看古建筑的骨头、新技术的血管,或者单纯让眼睛度个银杏味的假,自己预约趟车。
![]()
毕竟老银杏的叶子不等人,再晚一周就掉秃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