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题写的“人民日报”展现了严谨与大气,书坛经典之作。

0
分享至

在很多人的生活里,读书看报是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花甲之年的人来说,这份习惯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惬意。众多报纸中,《人民日报》凭借权威性和影响力,成为无数人的首选。翻开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极具辨识度的报头题字。“人民日报” 这四个字,虽简短,却蕴含韵味和故事,能让人感慨万千,喜爱书法的人更是觉得这四字堪称书坛一绝。



“人” 字只有两笔,毛主席写得气势开阔。第一笔长撇高高扬起,充满动感和力量;捺画相对短小,捺脚微微抬起,简洁又独特。“民” 字则显得含蓄内敛。它笔画较多,却小巧精致,上半部分造型独特,下半部分极为收敛,最后一笔也没超出上部界限,整体造型和谐优美 ,有着独特的平衡感。



“日” 字字形小巧,别具匠心。竖笔用点代替,横折笔右上抗肩,营造出一种险绝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中间的横画同样用点代替,更添含蓄格调。从前三个字看,字形从大到小依次排列,错落有致,展现出独特的节奏与韵律。最后一个 “报” 字,写得最为开阔大气,左半部分突出,简省,尽显狂草特质,一气呵成,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惊艳。

毛主席一生题写过众多报头,皆为经典,其中《人民日报》的报头最为突出。毛主席曾四次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由此可见他对这四个字的重视以及严谨态度。1946 年,毛主席第一次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题写报头,至 1949 年最终确定沿用至今的版本,每一次题写都见证了时代的变化,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这既体现了书法艺术,又铭刻了历史,毛主席的每一次提笔、每一道笔画,都蕴含着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毛体书法是独特的书法体系,具有鲜明特点和发展历程。毛主席早年受晋唐楷书和魏碑影响,其楷书追求阳刚之气,用笔严谨。之后在革命实践中,书法风格逐渐转变,行书放纵舒展,笔力雄浑。到了 40 年代,毛主席开始探索草书,书风从生拙雄强向流畅写意转变。他的书法不仅是笔墨的挥洒,还融入了个人情感、意志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是时代精神与个人魅力的融合。

《人民日报》报头是 “毛体” 题字,这体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也传承着一种精神。它见证了新中国发展历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现在看这四个字,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书法艺术领域和时代发展进程中,“人民日报” 这四个毛体大字一直具有独特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部分。



站在新时代回望,《人民日报》的报头意义非凡。它时刻提醒着新闻工作者要坚守初心,以客观、真实、公正的态度,传递党和人民的声音,为时代鼓与呼,为正义发声。正如同毛主席当年题写报头时所寄予的厚望,《人民日报》一直肩负着引导舆论、凝聚民心的重要使命,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如中流砥柱般稳立,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持续输送精神力量。其报头那灵动飞扬的毛体字,还吸引着年轻一代去探索书法背后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续写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 。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书画相约 incentive-icons
书画相约
书画家、收藏者的交流平台
11264文章数 244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