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后天的我们是一个“行走的废气罐”
故事,要从我的一次静坐体验说起。
在一次极深的静定中,
我的身体突然开始了一种奇特的反应——不断地打嗝。
那并非寻常的饱嗝,
而是一种绵长、深邃、连续不断的长嗝,
仿佛一串被点燃的鞭炮,
从身体极深之处“炸”将出来。
每一次长嗝之后,那个部位便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松透。
然而,这股“废气”似乎无穷无尽,
还在不断地从深处漫溢出来。
我陷入了巨大的困惑:
我的身体里,究竟藏匿了多少废气?
我难道是一个行走的“气罐”,
怎么也发泄不完呢?
幸而早年读过南怀瑾先生的著作,
知道修行到某种程度,会发生此类状态,是为正常。
但这并未消除我的疑惑。
既然有形而下的“气”产生,
背后必然有形而下的理论作为依据。
我开始在静坐中内观,在日常中结合现代科学思考。
终于,在某次静坐后,福至心灵,
所有的因果链条瞬间衔接。
我相信,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发现。
它不仅解答了我的个人困惑,
更对当今心理学中悬而未决的“躯体化症状” 提供了坚实的科学解释。
这,或许是关于我们身心关系的一次独家揭秘。
目前,我尚未去查找相关科研资料,
先以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第一章:情绪的战场——身体是不会说谎的历史档案
我们先来回忆一些共同的体验:
当我们感到恐惧或极度喜悦时,心脏会狂跳(心);
愤怒时,会感到肝区胀痛或“气到肝疼”(肝),岳飞甚至怒发冲冠;
悲伤时,会感觉胸口憋闷、呼吸不畅(肺),有些人甚至哭到晕厥;
思虑过度时,会食欲不振(脾),诸葛亮晚年几乎不进食,林彪指挥辽沈战役时只吃炒黄豆;
受到惊吓时,可能会“吓到肾”,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肾)。
这是中医“五脏对应五志”的古老智慧。
而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情绪会立即触发神经内分泌系统,
释放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
导致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改变等一系列生理变化。
这些器官本身并不会“抽搐”,
但包裹它们的平滑肌、横纹肌,
以及它们外面那一层薄膜,
会瞬间进入紧张、收束的状态。
当情绪过去,它们理应放松。
但如果情绪过于剧烈,或长期反复地出现,
它们会怎么样呢?
答案,藏在我们身体那个最神秘的组织里。
![]()
第二章:筋膜——身体的“情绪盔甲”与“躯体化”的真相
现代解剖学和运动康复领域,
已经将筋膜重新定义为一个贯穿全身的三维结缔组织网络。
它像一张无边无际的蜘蛛网,
包裹着你的每一个器官、肌肉、神经和血管,
是身体的“软组织骨架”。
它不仅传递力量、储存弹性,
更是一个布满本体感受器的巨大信息传感系统。
而内脏筋膜,虽不受大脑意识的直接控制,
却会被情绪强烈地影响。
![]()
长期的焦虑、愤怒、悲伤,
会导致相关区域的内脏筋膜持续性地紧张、粘连、失去弹性。
这就像一件湿毛衣,
如果以一个扭曲的姿势晾干,它就会定型。
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
长期的“情绪姿势”会被筋膜忠实地记录下来,
在我们体内构建出一副无形的、僵硬的“情绪盔甲”。
这,就是情绪“躯体化”的底层生理机制。
那些无法解释的慢性疼痛、消化不良、胸闷气短,
很多时候并非器官本身的病变,
而是包裹它们的筋膜盔甲在“报警”。
这副盔甲,在反复的情绪折腾下不断被强化,
直至很难逆转。
明末清初的中医大家傅山曾是妇科圣手,
他说过:“妇科最难调,主要就是妇人的情志影响太大,情志悱恻缠绵入骨”。
用今天的观点看,
正是因为女性细腻敏感的情志,
使其内脏筋膜更容易被情绪反复“折腾”,
从而“病入脏腑”,难以调理。
![]()
第三章:自我解脱——松开那捆绑身心的“陈年绳索”
不论男女,想要调理,
恐怕都得走一条“向回走”的路——那就是自我解脱。
解脱什么?
这里是真要进行“实物”的解脱,而非一个形容。
解脱的就是像麻绳一样拧在一起的内部筋膜,
将它们一层层地松开、脱附,
直至恢复到孩童那种“骨正筋柔,气血活泼”的先天状态。
解脱的方法可以有动态的回复方法:
比如,易筋经、八段锦、内家拳等功法,
其核心并非锻炼肌肉,
而是通过缓慢、深长、有意识的运动,
温柔地拉伸和松开这些粘连、紧张的筋膜网络。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复位”,
更是一个深刻的神经系统再教育。
它在用身体语言告诉潜意识:
“危机已经过去,你现在安全了,可以放松了。”
解脱的方法可以有静态的回复方法:
比如,用呼吸的内在按摩。
静坐,是通往内在的桥梁,
而呼吸,则是连接意识与无意识身体功能的关键。
深长、柔和的腹式呼吸,
能直接按摩内脏、放松膈肌(身体核心的筋膜关键点),
并像波浪一样将松动效应传递到全身筋膜。
在这个放松、解缚的过程中,
那些被禁锢在筋膜结构中、固化了的情绪能量(即我所体验到的“废气”)终于得以释放。
于是,打嗝、放屁、流泪、颤抖等现象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那从我身体深处涌出的长嗝,
正是陈年情绪能量“液化”后,
冲破层层阻碍,重获自由的呐喊。
![]()
第四章:身心重塑——从“能撑船”的肚量到“致中和”的境界
当“废气”排尽,那种松透之感,
会带来生命状态的深刻转变。
我们经常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形容一个人肚量大,
也因此,我们常以为这只是一个形容词。
但现在我们明白,这或许是一种可以达成的生理状态。
当一个人的腹腔筋膜松透,不再被情志所拘,
他的情绪承载能力自然会指数级增长。
他不是不会生气,而是情绪来临时,
身体不再有“盔甲”去“挂住”它,
情绪如水流过,不留痕迹。
因为松开之后再有紧张,
身体也能自我复位,不再固化。
![]()
武学宗师孙禄堂在其著作《孙禄堂武学录》中说,
练拳可以改变气质。
其实质正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
不断重塑优化这个身心结构,
使人不再轻易被情绪“拘束”,
从而呈现出稳定、从容的生命状态。
他将拳学最高境界描述为“致中和”,
这与《黄帝内经》的“阴平阳秘”不谋而合。
此时,武人反而会呈现出“洵洵然如夫子”的文雅之象,
正是全身气血收拢,筋膜变换自如的自然流露。
武学内炼体系中的易筋、腾膜、洗髓三大层次,
“腾膜”一直秘而不宣。
今天,我们或许可以揭示其要义:
“腾膜”,正是通过内炼,使全身筋膜恢复其先天弹性,
让能量和劲力可以在这个网络中无碍穿行,如水银泻地。
![]()
终章:消化情绪,是一场身体的修行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与情绪相处。
现在我们知道,消化情绪的本质,
最终是通过有意识的身心练习,
将那些被禁锢在身体结构(筋膜)中的、固化了的情绪能量,
重新液化、释放、使其自由流动,
最终让身心恢复平衡与和谐。
你的每一次打嗝,每一次不经意的叹息,
都可能是身体在向你诉说一个被遗忘的故事。
从今天起,请带着这份觉知,
去倾听你的身体,用温柔的呼吸和舒缓的动作,
去解开那些陈年的结。
你将收获的,不仅是健康,
更是一个通透、自由、真正强大的自己。
毕竟,心有千千“结”的话,
是很难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的。
联系方式
可扫下面二维码添加我为好友。
欢迎咨询
添加老师微信
获取更多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