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6年,东盟将迎来新的“轮值主席”——菲律宾。按理说,这只是一个正常轮换,但现在整个东南亚都在盯着马尼拉,心里多少有些打鼓。
因为现任总统小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的外交路线“大转弯”,与美国走得极其亲近。
东盟这个组织,几十年来安身立命的“法宝”就是“中立”,在大国之间不选边站。
现在让一个“亲美”色彩如此浓厚的成员来当“盟主”,2026年的东盟,是会更团结,还是会就此分裂?
![]()
亲美“新路线” 撞上 东盟“老规矩”
东盟的“老规矩”是“东盟中心地位”,就是在东南亚这片地盘上,东盟自己是“主人”,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是“客人”。
东盟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坚决不卷入大国对抗,这是它赖以生存的智慧,但小马科斯现在走的,是一条“新路线”。
![]()
他一改前任的政策,迅速向美国靠拢,比如向美军开放新的军事基地、举行规模空前的联合军演、在南海问题上态度极其强硬。菲律宾方面称这种联合美、印、澳的策略是“以威慑求和平”。
这种“威慑”逻辑是“冷战思维”的翻版,威慑意味着你必须先树立一个敌人,然后拉帮结派去对抗。这与东盟几十年来“以对话求和平”的传统方式,是背道而驰的。
![]()
菲律宾的转向,美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华盛顿显然不只是“围观”,作为自1951年《共同防御条约》以来的老盟友,美国正将菲律宾视为其在“印太战略”中最重要的“战略支点”。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史蒂夫·科勒海军上将,甚至公开称赞菲律宾是“捍卫主权的模范”。这种“捧杀”式的表扬,信号非常明确:美国希望菲律宾这个“优等生”在东盟内部起到“带头”作用。
![]()
美国的算盘很清楚,他们希望利用菲律宾2026年的主席国身份,将马尼拉当做一个“关键平台”或“扩音器”,在东盟内部推动更符合美国利益的议程,比如在安全问题上集体对华强硬。
![]()
最大的“雷区”
这场博弈最激烈的“雷区”,无疑是南海问题。而这恰恰暴露了菲律宾作为主席国的“致命伤”——利益冲突。
请看小马科斯面临的两个“身份”:作为菲律宾总统,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本国利益。因此,他高调宣传2016年的所谓“南海仲裁”,在国际上争取支持,这是他的国家立场。
![]()
作为2026年东盟主席,他的任务是当一个“不偏不倚”的调停人,团结全部10个成员国,共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的谈判。
这两个身份是根本矛盾的,你不可能在同一场比赛里,既当“裁判员”(东盟主席),又当“明星球员”(菲律宾总统)。
![]()
当马尼拉在2026年主持COC谈判时,其他东盟成员国(如越南、马来西亚,或持中立立场的印尼、新加坡)会怎么想?
他们会担心这位“主席”是不是在利用职务之便,夹带私货,推销菲律宾自己的方案,而不是一个真正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案,所以2026年对东盟来说,将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
![]()
最好的结果是菲律宾意识到自己“主席”的身份重于一切,暂时放下与美国的“蜜月”,在任期内扮演一个真正的“桥梁”,专注于弥合分歧,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东盟真正关心的议题。
最坏的结果是菲律宾“头铁”到底,利用主席国身份,强行在东盟内部推动“威慑”和“选边站”的议程。
![]()
如果出现最坏的情况,东盟的“中心地位”将彻底崩塌。这个组织可能被撕裂成“亲美”和“务实”两大阵营。届时,东盟将陷入瘫痪,不仅COC谈不成,就连处理缅甸危机、发展数字经济等内部议程,都可能因为“内斗”而停滞不前。
![]()
小结
菲律宾即将接过东盟的“指挥棒”,但这根棒子现在“烫手”得很。马尼拉正站在一个外交天平上:一边是与美国的深度军事捆绑,另一边是东盟的中立和独立传统。
2026年,全世界都将看到,菲律宾究竟是东盟的“领路人”,还是美国插在东盟内部的一根“楔子”。这个答案,不仅决定菲律宾的未来,更决定东南亚未来的和平与稳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