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大爷今年刚满58岁,最近总觉得乏力、腰酸,小便也没以前那么顺畅。家里人一直劝他别总习惯自个儿熬夜看球、闲暇时顺手拎包零食,尤其喜欢的几样“重口味”更是少不了。一次家庭聚会,大家聊到健康养生话题,提到“肾衰快的人,往往和嘴有关”。
旁边的侄子立刻开玩笑:“大爷,这下您得注意了,吃一次肾就老一天!”黄大爷不信,反问:“咱吃的那些,真有那么大问题?”其实,很多人和黄大爷一样,对饮食与肾脏健康的联系知之甚少。
![]()
可为什么有人明明没什么慢性病,却偏偏肾脏先出问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饮食陷阱?
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3年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已超10.8%,每10个人里就有1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
专家发现,高盐、高糖、高蛋白、添加剂超标等饮食,是造成我国慢性肾损的主要“隐形推手”。肾脏好比人体的“废水处理厂”,过滤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最苦累的就是它。
尤其是高盐制品、腌制品、含添加剂较多的零食,长期摄入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负担增加,从而引发蛋白尿、肾功能下降等问题。数据显示,长期高钠饮食人群肾功能年均下降速率高出正常人群14.2%。美国肾脏基金会(NKF)也明确警告:某些常见加工食品已成为现代肾脏早衰的“帮凶”。肾脏病专家提示,控制饮食类型远比短期“补药保健”更为关键、有效。
![]()
坚持长期吃高风险食物,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综合《柳叶刀》《中华肾脏病杂志》等权威多项研究,专家总结出以下4种食物,对肾脏杀伤力极强,许多案例证实,改善饮食非常关键:
高盐腌制食品
比如榨菜、咸鱼、泡菜、腊肉等。每增高1克盐摄入,肾衰风险可提升9%。高盐使血压升高,易形成肾小动脉硬化,加速肾小球损伤。不夸张地说,这些重口味,一口腌菜可能让你肾的负担翻倍。
含糖饮料/甜食
碳酸饮料、糕点、糖果等。长期饮用含糖饮料,每周≥3次的人,慢性肾损率比不喝者高16.7%。高糖饮食促使胰岛素抵抗,增加肾脏过滤负担,是年轻人肾早衰的主因之一。
![]()
高蛋白加工肉制品
如香肠、火腿肠、烤肠、牛肉干。动物实验及临床数据均显示,每周大量吃加工肉制品人群,2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8.5%。原因在于蛋白质代谢产物“尿素氮”堆积,超负荷时直接损伤肾小球。
含磷添加剂食品(奶油蛋糕、膨化食品等)
磷酸盐添加剂不仅增加肾脏过滤负担,还干扰钙磷代谢,诱发肾性骨病。每周常吃此类零食,大大增加慢性肾病风险。很多人却只盯着标签的“糖”“脂肪”,却忽略了“磷”这个杀手。
如果你身边有长期吃以上食物的亲友,不妨留意他们近期是否出现水肿、乏力、泡沫尿等变化。一旦警报响起,及时调整饮食是关键。
![]()
医生建议,合理膳食、轻松护肾其实没你想的难。给你4个实用方法,让肾脏“喘口气”:
控制盐分摄入
每日食盐不超5g,腌制食品、咸菜、老卤多说“不”。烹饪时用天然香草、柠檬代替一部分盐。
减少添加糖和甜品的摄取
用新鲜水果代替高糖零食,不喝高糖饮料。外出点餐多看营养标签,拒绝“隐形糖分”。
合理摄入蛋白质
优先选择鱼、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避免长期吃加工肉制品。针对已有肾脏问题人群,建议遵医嘱调整蛋白摄入量。
![]()
警惕隐形磷与食品添加剂
仔细阅读包装成分,尽量少吃标有“磷酸盐”“膨化剂”的零食、点心。关注食物天然状态,多煮多炖,少买即食、便利、速食食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